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江蘇淮安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引爭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0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新華網
核心提示:江蘇淮安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引爭議

  位于寧淮高速江蘇淮安市南互通出入口處的景觀雕塑“南船北馬”進行主體部分的安裝。淮安正全力打造南北分界、九省通衢的城市名片.

  連日來,“江蘇淮安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志”的新聞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從選址是否科學,到地方利益之爭,再到南北對立之嫌,這條新聞還引發了人們從地理、文化、經濟、政治等不同角度的解讀。淮安為什么要建南北分界標志?近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一番調查。 

  南北地理分界標志備受爭議 

  8月28日,網上出現了一條題為《江蘇淮安開始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志》的新聞,新浪網還進行了“如何看待建設南北分界標志”的網絡調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約15萬名網友參與調查,93.61%的網友認為淮安不該建設我國南北分界標志,只有不到7%的網友表示贊同。 

  反對者認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間的一個模糊概念,我國不該有具體明確的南北方分界線。”“團團圓圓的中國為什么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謂南北分界線標志和純地理意義上的北回歸線、赤道線標志不同,它只會留下歷史隱患!”“花錢在這些沒意義的事上,不如多給老百姓辦些實事。” 

  贊成者表示:“這對普及地理知識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建不建南北標志物,南北界線依然存在。建標志物只是為了有一個更明確的概念和認識。”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關于南北地理分界標志的爭議早在2007年初就已經開始。2007年1月5日,一篇題為《江蘇淮安將建中國南北分界線紀念碑》的報道稱,淮安將以建設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紀念碑為主體,結合古淮河歷史博物館、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一個主題公園。這條新聞迅速引起了河南等地媒體的高度關注。部分河南學者還通過媒體發出反對聲音,認為河南信陽更適合建設我國南北分界標志。 

  淮安為什么要建南北分界標志? 

  記者在淮安采訪“南北分界標志”的發起人、規劃人員、建設人員時發現,大多數采訪對象對網友幾乎一邊倒的質疑感到“始料未及”“超乎想象”。 

  淮安南北分界標志倡議者、淮安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荀德麟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不斷有當地文化界人士提出建設南北分界標志。當時的理由主要是,淮安歷史上就是“轅楫交替”之地,有“南船北馬”之說,在建筑、飲食、植被、氣候、語言、文化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南北過渡特征。此外,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古黃河與古淮河匯為一體,穿城而過,因此,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標志有其代表意義。 

  據介紹,2007年,南北分界標志工程被列入淮安市城市建設重點。荀德麟認為,建設南北分界標志主題公園主要有3個目的:一是依托氣候地理博物館,建設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配套文化休閑設施,建設人文景觀;三是打造一張城市名片,提高淮安知名度。 

  針對網友“工程建設勞民傷財”的質疑,工程建設負責人之一、淮安市市政公用局總工程師盧炳燦告訴記者,工程主體標志雕塑“紅橋”并不是在古淮河上新建一座橋梁,而是對上世紀30年代建成、目前已被廢棄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梁進行改造,造價400多萬元,對于一座現代橋梁來說“花錢并不多”。“同時,‘紅橋’建成后將為古淮河兩岸居民增加一條交通線,方便居民往來。”盧炳燦表示。 

  “南北分界標志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淮安市規劃局用地規劃處處長朱春陽表示,工程方案公示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獻計獻策,最終的方案是在充分吸取意見的基礎上出臺的。工程還將在古黃河兩岸種植南北方不同品種的喬、灌木植物,并修建不同風格的建筑,希望能給參觀者留下身臨南北分界點的直觀感覺。 

  記者在工程施工現場看到,目前工程主體人行橋梁已經建成,其余部件包括球形標志等將于近期安裝。一些正在橋邊休閑廣場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南北分界標志建設將為這個城市增加新的人文地理景觀,他們對此表示期待和支持。 

  專家:開發文化資源應考慮社會心理因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姚士謀表示,長期以來,橫貫中國東西的秦嶺-淮河一線,被公認是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南北地理差異并不是哪個省哪個地區所能壟斷的,也沒有哪個城市能夠絕對代表,因為這個地理過渡帶是個比較廣的概念。 

  針對輿論對于淮安“搶占歷史文化資源”的說法,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認為,南北地理分界標志是自然遺產,不具有排他性,南北地理過渡帶的典型城市都可以建設相關標志。荀德麟也表示,淮安只是想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歷史、文化資源,并無獨占之意,位于南北分界線上的城市當然可以再建其他標志。 

  對于很多網友“明確劃分南北地理標志會造成南北對立”的擔心,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季宗紹表示,由于區域間經濟、社會、文化差異,不少人都對人為進行區域劃分存在反感情緒。“事實上,一些對區域的人為劃分,缺乏科學依據,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季宗紹建議,在開發地理、文化、歷史資源時,有關部門應充分考慮社會心理因素,避免激化區域對立情緒。同時,也應及時發布解釋信息,回答社會輿論關心的問題。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衡东县| 呼伦贝尔市| 呼图壁县| 双鸭山市| 东阳市| 青浦区| 临朐县| 沁阳市| 吴川市| 淮阳县| 长垣县| 章丘市| 金华市| 平顺县| 长阳| 雷州市| 黄山市| 红河县| 甘孜| 江达县| 陆丰市| 金堂县| 新密市| 安庆市| 霍林郭勒市| 晋州市| 甘孜县| 扶沟县| 永和县| 盈江县| 孝感市| 江川县| 霞浦县| 平泉县| 梧州市| 兰西县| 萨迦县| 凤阳县| 德保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