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十萬火急!
災情就是命令
就在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當晚,中聯重科公司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災的具體方案和措施。中聯重科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分公司總經理熊焰明謀劃著一個分公司救災的設想:在萬分緊迫的救災形勢面前,每提前一分鐘付諸行動就意味著挽救更多的生命。能不能充分利用工程起重機分公司的產品優勢和營銷網絡優勢,在地震周邊地區就近組織一支救災先遣隊提前進入災區馳援?
21:40分,熊焰明總經理撥通分公司市場部部長劉峰的手機,將自己思考成熟的方案簡潔明了地作出部署,要求劉峰部長火速與中聯四川分公司聯系溝通。
22:09分,經過反復呼叫,通訊網絡受到地震影響的四川分公司經理李俊紅的手機終于接通。遵照熊總的指示,劉峰部長要求李俊紅經理一方面連夜在成都市聯系中聯起重機客戶,征調客戶現有起重機設備;另一方面立即與四川省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系,詳細匯報中聯就地組織支援救災先遣隊的緊急安排,并主動接受當地政府的統一指揮;所征調到的起重機務必于次日下午2時前在中聯四川分公司所在地集結后開赴救災前線,由此發生的一切費用由中聯全額承擔。
責任重于泰山
接到總部指令,李俊紅經理絲毫不敢怠慢,他將麾下人員兵分兩路:分公司岳建章助理組織營銷、服務代表負責聯系成都客戶,落實車輛;自己則負責與四川省抗震救災機構溝通。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地電話查詢,一次又一次地撥號呼叫,征調客戶車輛在一臺一臺增加,但卻始終沒有能夠實現與四川抗震救災機構對接。轉眼間已是13日凌晨2點多,吊車集結出發的時間在一步步逼近,李俊紅從來沒有象此時此刻這樣領悟到“刻不容緩”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肩膀上那份沉重的壓力。
2:30分,李俊紅經理毅然決定與岳建章助理和成都地區營銷代表陳新力一道,驅車急駛四川省政府大院。夜深人靜的省府大樓會議室里燈火通明,政府領導主持召開的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向有關部門領導說明來意后,省政府一位副秘書長從會議萬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待了李俊紅一行3人,仔細聽取了他轉達的中聯重科對于四川災情的關切和支援抗震救災的設想后,對中聯重科在危難時期體現出的社會責任感給以高度評價,對于中聯四川分公司的主動請纓表示感謝,認為中聯重科就近組織起重機救災是雪中送炭的義舉。隨即指示交通部門負責人向中聯救災先遣隊簽發車輛進入災區的“國防通行證”。當李俊紅一行3人辦完相關手續并接受指揮部調派的救災任務回到分公司駐地,東方天邊已初露曙光。
時間就是生命
從5月13日清早開始的整個上午,中聯四川分公司的幾臺電話座機和營銷服務代表的所有手機一刻也沒有消停,每一個人都在忙碌著進一步聯系落實自己負責征調的起重機設備和操作人員,反復核實設備和人員當前的準確位置,不斷催促車輛盡快趕到分公司所在地集結待命。
中午12:30分,已是一天一夜沒合眼的李俊紅經理接到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電話,通知他立即趕往省政府出席救災工作緊急會議。在會上的發言中,他向指揮部簡要匯報了中聯重科抗震救災先遣隊的工作進展及中聯總部支援四川災區的后續安排。邀請一家外地企業駐川辦事處代表出席省府高層會議,這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李俊紅內心深知,這是四川省政府對中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認同,對全體中聯員工拳拳愛心的肯定。
下午2:00,四川分公司征調的7臺中聯汽車起重機全部集結到齊,救災車隊按照總部領導規定的時間正點發車開赴救災前線。李俊紅經理、岳建章助理、營銷代表陳新力、魏程宇作為中聯重科首批進入災區救援的員工,帶領車隊沿著被地震破壞的坑坑凹凹的公路,冒著不斷發生的余震的危險一路前行。經過13個小時的輾轉顛簸,于14日凌晨3點多鐘抵達地震破壞極為嚴重的北川外圍。由于供電系統尚未恢復,整個縣城一片黑暗,加上余震引起的山體滑坡,所有救援車輛只能在城外待命。沒有住所,沒有帳篷,也沒有床,人困馬乏的一行人只能分開卷曲在狹小的起重機駕駛室里打盹,焦急地等待天明。
天剛蒙蒙亮,李俊紅經理逐個叫醒救援先遣隊員,沒有水刷牙,也沒有水洗臉,更沒有開水,早餐只能啃干方便面。但大家沒有怨言,布滿血絲的眼珠上只有求戰心切的期待目光。
清晨6點多鐘,救援起重機車按照北川救災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開進城,直奔北川中學展開救援行動。該校三棟教學樓被全部震塌,很多師生仍被埋在廢墟中。中聯起重機在吊起斷壁殘垣中大顯身手,截至中午12點,他們已協助現場施救人員搶救出3名生還的學生。在北川中學,中聯救援隊員有幸見到了前往視察指導救災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下午,救援工作仍在繼續,時斷時續的通信聯系使筆者無法了解更多救災現場情況,無法詳細報道那些平凡而又偉大、冒著個人生命危險卻去挽救那些無助生命的中聯員工和中聯起重機客戶中的勇士。疾風知勁草,危難見真情,他們面對死亡挑戰所表現的無所畏懼令人尊敬。讓我們把這些名字深深烙印在自己的記憶中:李俊紅、岳建章、陳新力、魏程宇,當然還應該加上那些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名字的中聯起重機客戶——英雄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