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環境保護部頒布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預拌混凝土》標準4月1日正式實施。
目前,我國每年的混凝土生產總量達到20億立方米。近年來,因房屋室內空氣質量發生的投訴與糾紛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除了建筑裝修材料產生污染外,混凝土作為重要的建筑結構材料,也是產生有害氣體和放射性超標的重要因素。同時,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影響建筑結構壽命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消費者對無污染、環保型、壽命長的建筑材料要求越來越高。
該標準除制定了產品生產過程不得有工業廢水排放、礦物摻和料摻量≥30%、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需達到95%以上等環保指標外,還針對人體健康提出了嚴格的限值要求,如混凝土的內、外照射指數(即放射性)不大于O.9(IRa≤O.9和Ir≤0.9)、混凝土中水溶性六價鉻不大于0.2×10-6(質量分數)、游離甲醛≤0.08mg/m3、苯≤0.03mg/m3、氨≤0.2mg/m3、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O.4mg/m3。
專家預測,如果全國混凝土企業全部達到此要求,每年可以節約水泥近3億噸,減少溫室氣體C02 3億噸,節省石灰石礦資源消耗3.5億噸,節省標準煤7000萬噸,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
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企業獲得了首批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