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15日,2008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舉行。該博覽會三年一屆,有工程機械行業“奧斯卡”之稱。“湖南兵團”派出工程機械“三劍客”——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高調亮相,為博覽會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5000平方米的展位,匯集了“三劍客”帶來的正面吊、攤鋪機、壓路機、平地機、挖掘機、旋挖鉆、履帶吊等幾十種工程機械產品,吸引了包括諸多世界知名品牌在內的2000多家參展商的眼球。
“三劍客”鋒芒畢露
三湘大地,湖南制造熱潮奔涌。崛起于長沙麓谷科技新城的工程機械“三劍客”成為湖南制造的一面旗幟。
從1995年,三一重工的第一臺混凝土拖泵下線到今天,13年間,三一重工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業作坊,發展成為挑戰國際品牌的民族企業,其混凝土泵送設備與德國的大象和施維英一起,位列全球三甲。去年,三一重工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潤40.2億元。
卡特彼勒、施維英、小松、日立,這些位列全球500強的美、德、日的工程機械大佬們,開始對三一重工防范有加。要不是它,中國的混凝土泵車、高噸位履帶起重機等許多工程機械產品,可能會像十幾年前一樣,90%仍是這些大佬們的天下。現在,這家民營企業不但分食了它們的市場,而且正雄心勃勃地向更廣的全球市場發起沖擊。“機械湘軍”中的另一支勁旅中聯重科,去年銷售收入也跨過百億大關,躋身于全球工程機械50強之列。此外,還有山河智能等新軍。在工程機械行業,去年以來,一系列“世界首臺”、“中國第一”相繼在長沙問世,不僅拓展了市場空間,而且打造出新的產業階梯。
因集群而成規模效應
在“三劍客”的撬動下,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在長沙這塊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上百家工程機械企業,其中上市公司3家,規模以上工程機械企業29家,生產的產品涉及12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品種規格。同時,來自行業權威統計顯示:長沙制造的混凝土機械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80%,液壓靜力壓樁機為70%,汽車起重機為30%,旋挖鉆機為45%。
早在2005年,長沙工程機械的產值便超過100億元,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城市前三強;到2006年,總產值突破150億元而躍居全國第二;2007年,總產值突破300億元,直逼總產值500多億元的龍頭老大——徐工機械。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認為,以產值作為衡量企業規模大小的習慣性思維,其實掩藏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變化: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在位居行業老二、老三時,其真正體現行業實力的利潤率早已以數倍于“老大”的優勢,超越了國內同行。
由“三劍客”領銜的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縱身一躍成為行業翹楚。
挑戰極限再立標桿
2007年12月10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賓朋云集。萬眾矚目之下,三一重工HBT90CH超高壓拖泵將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的施工高度。至此,享有“泵王”美譽的三一泵刷新了自己5年前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創下的單泵垂直泵送406米的世界紀錄。
“產品的技術含量是打造強勢品牌的前提條件。與其引進技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淪為‘生產車間’,不如另辟蹊徑,以自我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的話擲地有聲。
打破世界工程機械市場“堅冰”的中聯重科,15年前還是一個由8位技術人員懷揣50萬元進入長沙高新區的“弄潮兒”。如今,它與世界巨鱷同池而戲,并創造出向世界輸送大型工程機械的業績。
去年9月,世界工程機械的“大哥大”卡特彼勒,驚異地在自己的家門口——美國本土,見到了來自中國長沙中聯重科的600噸履帶式起重機。此前,卡特彼勒從未在市場準入森嚴的美國建設工地上,見到如此重量級的中國制造。其實,中聯重科已是排名世界工程機械第24位的世界級企業。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談到長沙工程機械異軍突起的秘訣在于:開發核心技術叫板進口品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競爭能力。
山河智能則從研發現代鑿巖設備到開發樁工、挖掘、筑養路機械,在中小型工程機械設備制造領域,特別在4.5噸級以下小挖產品領域形成“狙擊”對手的威懾力。
由“機械湘軍”策動的全球攻略,正以恢弘的氣魄,一路高歌,勇往直前,為中國制造增光添彩。
“三劍客”鋒芒畢露
三湘大地,湖南制造熱潮奔涌。崛起于長沙麓谷科技新城的工程機械“三劍客”成為湖南制造的一面旗幟。
從1995年,三一重工的第一臺混凝土拖泵下線到今天,13年間,三一重工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業作坊,發展成為挑戰國際品牌的民族企業,其混凝土泵送設備與德國的大象和施維英一起,位列全球三甲。去年,三一重工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潤40.2億元。
卡特彼勒、施維英、小松、日立,這些位列全球500強的美、德、日的工程機械大佬們,開始對三一重工防范有加。要不是它,中國的混凝土泵車、高噸位履帶起重機等許多工程機械產品,可能會像十幾年前一樣,90%仍是這些大佬們的天下。現在,這家民營企業不但分食了它們的市場,而且正雄心勃勃地向更廣的全球市場發起沖擊。“機械湘軍”中的另一支勁旅中聯重科,去年銷售收入也跨過百億大關,躋身于全球工程機械50強之列。此外,還有山河智能等新軍。在工程機械行業,去年以來,一系列“世界首臺”、“中國第一”相繼在長沙問世,不僅拓展了市場空間,而且打造出新的產業階梯。
因集群而成規模效應
在“三劍客”的撬動下,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在長沙這塊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上百家工程機械企業,其中上市公司3家,規模以上工程機械企業29家,生產的產品涉及12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品種規格。同時,來自行業權威統計顯示:長沙制造的混凝土機械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80%,液壓靜力壓樁機為70%,汽車起重機為30%,旋挖鉆機為45%。
早在2005年,長沙工程機械的產值便超過100億元,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城市前三強;到2006年,總產值突破150億元而躍居全國第二;2007年,總產值突破300億元,直逼總產值500多億元的龍頭老大——徐工機械。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認為,以產值作為衡量企業規模大小的習慣性思維,其實掩藏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變化: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在位居行業老二、老三時,其真正體現行業實力的利潤率早已以數倍于“老大”的優勢,超越了國內同行。
由“三劍客”領銜的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縱身一躍成為行業翹楚。
挑戰極限再立標桿
2007年12月10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賓朋云集。萬眾矚目之下,三一重工HBT90CH超高壓拖泵將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的施工高度。至此,享有“泵王”美譽的三一泵刷新了自己5年前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創下的單泵垂直泵送406米的世界紀錄。
“產品的技術含量是打造強勢品牌的前提條件。與其引進技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淪為‘生產車間’,不如另辟蹊徑,以自我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的話擲地有聲。
打破世界工程機械市場“堅冰”的中聯重科,15年前還是一個由8位技術人員懷揣50萬元進入長沙高新區的“弄潮兒”。如今,它與世界巨鱷同池而戲,并創造出向世界輸送大型工程機械的業績。
去年9月,世界工程機械的“大哥大”卡特彼勒,驚異地在自己的家門口——美國本土,見到了來自中國長沙中聯重科的600噸履帶式起重機。此前,卡特彼勒從未在市場準入森嚴的美國建設工地上,見到如此重量級的中國制造。其實,中聯重科已是排名世界工程機械第24位的世界級企業。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談到長沙工程機械異軍突起的秘訣在于:開發核心技術叫板進口品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競爭能力。
山河智能則從研發現代鑿巖設備到開發樁工、挖掘、筑養路機械,在中小型工程機械設備制造領域,特別在4.5噸級以下小挖產品領域形成“狙擊”對手的威懾力。
由“機械湘軍”策動的全球攻略,正以恢弘的氣魄,一路高歌,勇往直前,為中國制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