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8月26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就國務院關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作報告。
單位GDP能耗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升轉降,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增幅減緩
2006年,全國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這是自2003年以來單位GDP能耗首次下降。2007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保持連續4個季度下降。單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是由于工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這一情況表明,去年以來中央采取的宏觀調控和節能減排的各項政策措施正在逐漸發揮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63.4萬噸,同比下降0.88%,扭轉了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多年連續上升的勢頭。主要原因有:一是火電廠脫硫電價政策逐步到位,脫硫工程建設加快;二是去年建成并投運的4200萬千瓦老機組脫硫設施今年發揮效益;三是上大壓小、淘汰落后小機組初見成效;四是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節能發電調度措施。
2006年,全國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1428.2萬噸,比2005年增長1.0%。今年上半年,COD排放量為691.3萬噸,同比增長0.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有:一是全國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近700萬噸/日,其中通過完善管網設施增加污水處理量約400萬噸/日;二是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工程穩步推進,1400多家重點企業采取深度治理措施,減少了污染排放;三是淘汰造紙、釀造、皂素等落后產能取得進展。
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仍然過快
“盡管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4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馬凱說。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特別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仍然過快。鋼鐵、有色、電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20.1%,增幅同比加快3.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重型化的格局沒有改變。這種增長格局,不僅使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險進一步增大,而且使節能減排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
二是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過大。經濟快速增長消耗大量能源資源,一些地方過度開發、不計代價發展的惡果不斷暴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遠遠超過環境容量。今年以來突發環境事件接連發生,太湖、巢湖等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環境污染正在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制約因素。如果節能減排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必然使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發展難以持續。
我國近期將出臺《財政節能技術改造獎勵資金管理辦法》
“關鍵是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把《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實處,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于今年下半年節能減排工作,馬凱如是說。
馬凱在報告中列舉了今年下半年節能減排工作十大重點: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力度;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強化污染防治;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對于“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力度”,馬凱表示,我國近期將出臺《財政節能技術改造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對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按改造后實際形成的節能量給予獎勵,抓緊落實中央財政新增安排的70億元,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可形成約35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