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07年上半年中國機械行業發展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7-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輕工業信息網  作者:中國輕工業信息網
核心提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機械行業發展分析
   上半年行業增速加快

  2007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11.1%,增速同比加快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7%,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3.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3%,同比加快1.6個百分點。在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作為制造業中的基礎裝備行業,機械行業在上半年也延續了過去幾年來的較高景氣度。

  今年一季度,我國機械行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1.94%,增幅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15%,同比提高1.89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2273.13億元,增長34.7%,提高11.61個百分點;利潤增幅也在40%以上。

  在機械行業十幾個子行業中,一季度生產全部以兩位數快速增長,其中工程機械、石化通用、機床、電工電器、基礎件產值增幅均超過30%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顯示了強勁的上升勢頭。與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一季度增速提高較快的是石化通用和基礎件行業,分別比去年提高6.77和6.71個百分點。另外,增速回落比較大的是農機行業,回落18.01個百分點,表明農機行業今年增長明顯減緩。

  下半年增速略有回落仍居高位

  由于上半年宏觀經濟增長較快,節能降耗指標并未達到預期,同時在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預計下半年機械行業增速略有回落但仍維持30%左右的高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面臨回落壓力。

  二是出口也面臨回落壓力,主要原因是依然存在人民幣升值、加息和美國加息的壓力。

  三是基數原因,2006年機械行業增速是前低后高,由于下半年基數較高,因而對2007年下半年構成一定壓力。

  四是季節性因素,一般7~9月是行業相對淡季,增速回落屬于正?,F象。

  因此,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機械行業增速有望回落至30%左右,全年增速仍有可能比2006年高。

  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仍可承受

  2007年上半年,鋼價、有色金屬、水、電等上游產品的提價逐波展開,特別是鋼價的上漲更是牽動著機械廠商的心,但筆者認為這種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仍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鋼價上漲幅度還比較溫和,像2007年一季度鋼價漲幅也基本控制在7%以內,另一方面,一般來講機械整機產品直接用鋼量比較少,相應對鋼價變化并不敏感。同時,人民幣升值、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升和產品提價等措施,基本能夠彌補鋼價上漲壓力。業內人士指出,部分用鋼量比較大且競爭較為激烈的子行業,如集裝箱制造業會承受一些壓力。

  技術進步增強行業競爭力

  現代科學技術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明顯超過資本和勞動力的作用。走以科技進步為依托的內涵式增長方式,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惟一選擇。

  與國外產品相比,雖然我國機械產品在性價比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機械裝備行業創新能力遠遠不夠,如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關系一直處理不好,不少技術停留在仿制的低層次階段,原創性技術和產品較少,使得重大的技術裝備都得依賴進口。這種技術水平的差異,導致我國機械產品過去多年在國際、國內市場均明顯缺乏競爭力。

  不過,這種狀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研發投入的加大正在迅速改變。雖然我國企業的產品在性能、工藝、穩定性、可靠性方面與世界高水平還有差距,但近年來國家每年近2000億元的研發投入特別是應用性研發投入的加大,使我國機械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同時行業競爭力也得到明顯提高。像港口起重設備制造業、船舶制造業、工程機械等領域,已涌現出一批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有競爭力的企業。如開發出全球首臺雙40英尺岸橋的振華港機、擁有全球制造難度最大的LNG船技術的滬東中華船廠、開發出世界首臺66米泵車的三一重工、開發出世界最大的露天礦產成套設備的太原重工等,這些均是行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典范。

  盈利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技術進步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一大批重大裝備新產品的不斷涌現。2006年,機械行業又有一大批新產品涌現:4萬立方米/時及以上空分設備已生產多臺,成功應用并已出口;7000米、9000米石油鉆機已有多臺出口;一重與鞍鋼聯合,成功生產大型冷、熱連軋機,并已向其他鋼鐵企業推廣,結束了我國大型連軋機不能自主生產的歷史;27立方米的電鏟研制成功,為大型露天礦建設提供了利器等。

  與傳統產品相比,一方面,新產品售價更高,其附加值也高,使廠商的盈利能力發生巨大改變。如從普通機床升級到數控機床,從散貨船升級至大型集裝箱船、VLCC、LNG等。

  另一方面,與傳統機械設備產品相比,新產品的生產效率更高,如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長臂架泵車、旋挖鉆機等。它不僅提高了下游廠商或購買商的盈利能力,反過來更加快了廠商對原有設備的更新換代周期。

  這種技術進步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在整個行業和企業層面都得到了比較明顯的驗證。據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2006年中國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為10427.36億元,同比增長35.85%,比2005年8.85%的增速高出了27個百分點。同時,2006年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19.06%,同比提高2.34個百分點。

  2007年一季度,這種技術進步提升行業盈利能力的趨勢更加明顯。一季度,全行業完成新產品產值2850.64億元,同比增長32.52%,高于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速,特別是東部地區新產品產值增速明顯加快。另外,像沈陽機床公司,過去主要產品是普通機床,盈利能力較低,企業處于虧損或破產邊緣,在技術進步的帶動下,目前主導產品由普通機床升級至數控機床,盈利能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企業存活而且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和兼并收購。

  多個領域技術升級跡象明顯

  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不同,機械裝備制造業屬于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產品相對比較復雜,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相對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技術進步對行業的作用更加顯著。因為隨著工資水平的上升,我國傳統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也越來越難以成為競爭利器,必須通過持續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才能取得競爭優勢。因此,未來產品和技術升級對企業業績產生的正面作用也將越來越明顯。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優勢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會處于更加有利地位。

  雖然筆者難以具體把握哪個子行業或產品的技術在短期內或某個時間點會出現較大的突破,但從近年來某些領域的動態變化分析,筆者認為:國產數控機床、港口起重設備、履帶式起重機、大型露天礦挖掘機、混凝土泵車、全路面汽車起重機、低速船用曲軸和大功率柴油機、盾構機等領域技術不斷升級的跡象較為明顯,相應的企業如沈陽機床、振華港機、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太原重工、滬東重機等應存在較多的因技術進步帶來的發展機會。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宁晋县| 芮城县| 凤冈县| 沁源县| 天等县| 西林县| 吉首市| 宜黄县| 海南省| 大埔区| 乡宁县| 青龙| 鄂尔多斯市| 公安县| 民乐县| 白城市| 宁陵县| 康乐县| 曲周县| 通辽市| 皮山县| 玉溪市| 永州市| 嵊州市| 泰安市| 淳安县| 隆尧县| 阜康市| 博兴县| 昌图县| 永吉县| 喀什市| 高安市| 南皮县| 个旧市| 昌邑市| 盐城市| 探索| 博乐市|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