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建設部在北京召開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發布暨師資培訓會議。按照《規范》的相關規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建筑工程節能不符合規范不能通過驗收。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建筑節能將成為今后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強化節能規范 推動建筑節能
據介紹,新近頒布的《規范》由建設部組織編制、審查、批準并與國家技術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這是一個國家標準。《規范》第一次把建筑節能工程明確規定為一項分部工程,將節能工程設計文件情況、進場材料設備質量、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系統調試與運行檢測四個環節作為施工和驗收的重點,實現全過程管理。《規范》所確定的20條強制性條文,是將國家有關節能要求落到實處的具體技術措施,必須在建筑施工中嚴格執行。
建設部負責人指出,《規范》的發布實施為貫徹建筑節能法規政策、實現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確定的措施、開展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確保建筑節能的質量和性能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規定。
相關部門人士還指出,繼續推進建筑節能主要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在法規政策和制度的層面上,須盡快完善以《建筑節能管理條例》為主體的法律體系。各個地方也應加緊進行建筑節能立法,明確建筑節能的法律地位和相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推進建筑節能的基本制度。與此同時,要繼續開展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工作和建筑節能的能耗統計以及能效標識認證工作。
九大障礙影響推廣節能建筑
無論在業界內外,節能建筑都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但是,有關專家指出,在我國推廣節能建筑尚存九大障礙。
一是全社會對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仍然不足;
二是國家政策不配套,缺乏激勵機制和工作力度;
三是制約建筑節能的重要環節——供熱采暖計量收費制度改革還未全面啟動實施;
四是缺少建筑節能與企業和公眾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使得節能工作缺乏內在經濟利益推動力;
五是建筑節能管理工作體制不順、監管體系不健全,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
六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對建筑節能的投入太少;
七是建筑能耗數據工作缺乏調查統計基礎,建筑節能缺少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水平十分低下;
八是建筑節能標準不完善、不配套;
九是與發達國家建筑節能事業迅速發展相比,我國總體水平的差距有所擴大;也缺乏建筑節能的標識和認證等有效措施。
盡管如此,大部分專家對推廣建筑節能仍充滿信心。有專家認為,未來我國建筑節能將有四方面的發展:一是要制定更高水平的建筑節能標準;二是在農村研究低能耗房屋建筑成套技術;三是開發新型節能建筑房屋體系;四是大力推廣太陽能供熱水技術、供暖技術、發電技術、制冷技術等應用可再生能源。
節能建筑減少能耗意義重大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建筑節能要累計節能1.01億噸標準煤,累計建設節能建筑面積21.5億平方米。新建建筑要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有條件的大城市和嚴寒、寒冷地區要啟動節能65%的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居住和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積25%,中等城市達到15%,小城市達到10%。在此背景下,通過推進節能建筑意義非常重大。
業內人士認為,建筑節能和合理構建文明健康住房消費模式將是今后房地產開發商和市場參與者都必須關注的問題。從房地產發展的角度上說,市場是一個競爭的過程、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企業必須在做大做強上做文章,然而僅僅做大做強的企業并不一定能存活下來,企業還必須在“做優”上下功夫。因此,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考慮,房地產商都會對節能建筑抱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