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毫米厚的電熱膜能做成年產1.4億片的大生意,做設備節能改造一個項目一年能掙300多萬元……從山東省節能節水新產品新技術展示會上了解到,隨著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山東省節能產品和技術市場已經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大金礦”。
“以前做項目,要先交集中供暖配套費,一些比較偏的項目還沒法集中供暖,現在我看中了他們這套電熱膜低溫采暖系統,對節能、對房地產企業都很有利。”10日上午,在濟南中惠暖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濟南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袁經理表示,市場化節能已經成為企業的理智選擇。據中惠公司的吳總經理介紹,這種電熱膜低溫采暖系統是將通電后能發熱的半透明聚酯薄膜打入樓層的混凝土中,將熱量以輻射的形式送入空間,每平方米建筑價在138元,冬季取暖每平方費用在13元左右,比集中供暖和空調取暖都要節省,不占用空間,也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房地產企業也節省了大筆的供暖配套費。
節能市場潛在的巨大商機吸引了企業的注意力,節能新產品、節能新技術層出不窮。山東水泥廠是濟南市的耗能大戶。2006年,濟南天成節能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為山東水泥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由前者為水泥廠的風機安裝了161臺變頻調速設備,水泥廠沒有花一分錢,只是把由此產生的節能效益的六成支付給天成公司。據山東水泥廠供電車間主任孫學忠介紹說,安裝這些設備后,企業節電率達到了22%,每小時可節省電量1507度,年可節約電費達到610多萬元,真正是實現了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而山東省另一家專業環保企業山東嘉豪公司也為80多家單位實施了合同能源管理,已取得節能效益7.9億元。不僅如此,一些原本是企業內部的節能技術也逐步走向了市場,萊鋼集團電爐余熱利用技術、新汶礦業余熱發電技術等也開始對外“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