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工程的建造是非常復雜的,昨天,記者跟著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錢江新城地下空間連接工程1標項目部常務副經理趙毅好好惡補了一下地鐵專業知識。
站點是這樣造出來的
1.做導墻。導墻起引導作用,中空,兩側為鋼筋混凝土。
2.建連續墻。導墻做好以后,用一種槽壁機,把中間的土挖出來,然后注入鋼筋混凝土,形成連續墻。這是一個圍護結構,起到保護站點主體的作用。今后地鐵的主體部分施工就在連續墻里進行。
3.形成基坑。在連續墻范圍內,挖出泥土,形成下凹的施工空間,這個就叫做基坑。
4.建設車站主體。在基坑內建設車站主體。
5.原土恢復。在預留出地鐵出站口以后,將原先從基坑里挖出的土地重新填上,使之與地平面一致。
市民中心站一部分在水下
市民中心站,是錢江新城最復雜的一個站點,其站點一部分在新塘河水面以下,那么水面以下怎么建設的?
1.施工方先請專業人員對河面進行縱向圍堰,圍堰的部分超過6米寬。
2.把圍堰部分里的水先抽干,沿著圍堰最外側,橫向埋4根管子。
3.在河道6米寬處,打上導墻和連續墻。連續墻的內側,不能進水。
4.開始放水,在施工期間,圍堰部分的水,就從4根管子里通過。
5.在水體的地鐵站點主體全部建設完畢后,再拆掉管子,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