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2007年,主要從提高協會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入手,圍繞為企業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強化協會的自律功能(如:專業人員職業資格的技能考核、同業競爭規范的建立、行業統計、價格協調與信息發布、行業標準的編制等);發揮協會的協調功能和維權功能(如:協調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企業與有關部門或單位的糾紛、呼吁有關部門停止亂收費、協助清理拖欠款等)。腳踏實地的為企業辦實事,為行業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各項工作。
二、工作重點及實施意見
(一)在完成統計、核查、匯總的基礎上,二月份完成《2006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報告》,提交政府各有關部門。該報告力求全面真實的反映行業發展概況,為政府有關部門全面了解行業發展情況,研究制定行業的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1、1月初,協會分別向各市建設局、混凝土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市“散辦”寄發統計調查表。內容涉及“企業總數、設計能力、實際產量、設備總量”等幾個數據。
2、1月初,向全省已具有混凝土專項資質和增項資質的所有企業寄發《2006年度混凝土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統計調查的通知》和調查統計明細表,內容涉及12個大項共32個小項。協會作為內部統計資料,對企業提供的數據承擔保密責任。
(二)“2007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混凝土機械推薦使用產品”的評選、認定和落實。
1、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1月5日,由各市混凝土龍頭骨干企業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專家組成員填寫《2007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混凝土機械推薦使用產品推薦表》,匯總后按得票率排序,確定入圍名單。
2、1月份召開協會會長、秘書長辦公會,審定“2007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混凝土機械推薦使用產品名單”1月底前,由協會頒布公告。
3、由省混凝土協會會同各市、縣混凝土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和各市混凝土龍頭骨干企業強化對混凝土機械推薦使用產品的宣傳推廣工作。一方面,確保混凝土機械推薦使用產品在江蘇的高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大對混凝土機械供應商售后服務質量的跟蹤,協調處理機械供應商與用戶的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好混凝土企業的利益。
(三)完成換屆選舉,開好“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
1、會議主要內容:
(1)通過“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2)通過《協會章程》修改報告;
(3)無記名投票選舉新一屆協會理事;
(4)召開七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確定新一屆協會組織領導機構,選舉常務理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
(5)向“2005~2006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2006年度江蘇省建筑鋼結構10強企業”和“2006年度江蘇省建筑鋼結構優質工程(紫金杯)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同時,在報刊、網站和相關雜志等媒體上發布公告。
2、日程安排:
(1)在1月中旬召開的協會會長、秘書長辦公會上,討論協會七屆理事會組成人員推薦名單,提交2月初召開的“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討論;
(2)3—4月,征求企業和地方行業協會的意見,在此基礎上,確定“七屆理事會組成人員候選名單”,并提交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差額選舉。
(3)7月份,召開“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
(四)兩年一度的“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的申報、評選和“全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的評選、上報。
1、元月初,向全體會員單位寄發《2005~2006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的申報、評選通知》和考核、評選條件及申報表。
2、企業自主申報,分地區考核初評。由各市混凝土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組織實施,要求3月20日前向省協會提交企業申報和各市協會的初評意見材料。(尚沒有成立協會的省轄市,企業可將申報材料直接報省協會)
3、3月底,評審委員會召開初審會議,確定入圍名單。
4、4—5月份,省混凝土協會組織考核小組對通過初審入圍的企業進行現場考核評分。
5、6月份召開評審委員會,根據現場考核評分結果由評委評審并進行無記名投票,最終確定“2005~2006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名單。
6、7月份,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向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
7、“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的評選范圍:已是省混凝土協會會員的預拌混凝土、預制混凝土構件(含管樁)和鋼筋加工企業。
8、評委會在已評定的“2005~2006年度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中,向全國協會推薦“全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名單。
(五)從2007年開始,在骨干企業中組織開展混凝土企業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逐步改變目前粗放型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科技化、信系化轉型。爭取通過2~3年的努力,全面提升我省混凝土行業的管理水平,同時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1、分別在蘇南、蘇北選擇確定試點企業,建立企業網絡平臺,形成集成的(ERP)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總結提高,進而逐步在全省推廣。
2、爭取在5月份以前召開“江蘇省混凝土行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現場會”,加快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混凝土行業的普及應用速度。
(六)在全省推廣普及“GPS”、“GPRS”衛星定位系統,提高設備的運營效率、降低生產、運輸成本,減少安全事故率。
1、全面總結和了解“GPS”、“GPRS”衛星定位系統在我省的使用現狀,針對目前該項技術尚存在的個別問題,會同有關研發單位進行改進提高。
2、選擇1~2家“GPS” 、“GPRS”研發、供應企業,作為全省本行業推薦使用產品,有組織的開展宣傳推廣和服務。力爭到2007年底,“GPS”衛星定位系統在我省混凝土行業的覆蓋率達到30%,2008年,爭取達到50%。
3、分別在蘇南、蘇北召開一次“GPS”、“GPRS”衛星定位系統在混凝土企業中的應用技術現場會。
4、在協會建立覆蓋全省的混凝土企業混凝土運輸、泵送車輛信息平臺。【1】混凝土企業利用協會的系統軟件,不需要再購買系統軟件,只配車載終端,可減少一次性投入;【2】協會可全面、及時的了解各企業車輛使用情況,使運輸、泵送設備可在周邊城市相互調劑、租賃,設備利用率可大大提高,同時解決部分企業設備少或由于生產任務集中造成設備不足的突出矛盾。【3】協會安排專人免費為企業提供信息中介服務。
(七)加大混凝土企業無污染生產的推廣工作力度,重點放在廢漿水綜合利用技術的普及上。
1、會同各市行政主管部門和“散辦”加強對混凝土企業無污染生產的宣傳、咨詢和服務工作,免費為混凝土企業提供方案論證、工藝設計和技術資料。
2、引入激勵機制,推進我省預拌混凝土無污染生產的進程。除了省經貿委、省建設廳組織的年度考核驗收以外,協會要求:凡是申報“江蘇省混凝土行業最佳企業”、“優秀企業家”和“全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的混凝土企業應首先做到“無污染排放”。
3、選擇1~2家“濕混凝土砂石清洗、分離、回收,漿水循環使用專用生產線設備”的制造廠家,作為全省本行業推薦使用產品,有組織的開展宣傳推廣。由制造廠家與協會一起,深入、細致的為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工作。
(八)預拌砂漿的推廣服務工作。
1、在混凝土企業中率先發展生產預拌濕砂漿,為會員企業免費提供方案論證、工藝設計和與此有關的技術資料。
2、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預拌濕砂漿配套生產設備和施工機具的選型工作,并盡快落實供貨渠道,向生產砂漿的企業重點推薦。
3、在市場相對成熟的地區,開展干混砂漿的生產、應用試點,爭取在2007年設立1~2家省級試點企業。
4、落實預拌砂漿的主要添加劑——塑化劑的生產供應渠道,推薦質優價廉的塑化劑用于預拌濕砂漿生產企業。對塑化劑的生產、使用、產品質量等進行跟蹤;通過評選,最終由協會對重點企業的產品進行推薦使用。
5、組織召開“江蘇省預拌砂漿施工技術現場會”。推介預拌砂漿施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
(九)大力推廣和普及礦物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
1、由省混凝土協會與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程(粒化高爐礦渣微粉與粉煤灰)》,今年已完成征求意見稿。1月份,將通過評審,正式上報省建設廳審批、頒布實施。
2、《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程》正式頒布后,由協會舉辦該專題的培訓班。
(十)配合省建設廳建筑工業化項目推進本省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發展。
1、配合省建設廳建筑工業化項目協助預制混凝土企業進行新型預制構件的開發生產。
2、下半年召開一次預制構件專業委員會會議,交流新型預制構件開發生產的經驗。
(十一)配合省建管局做好混凝土企業主要崗位專業人員的崗位技能認證工作。
1、高級崗位管理人才的培訓與認證。對象為混凝土企業的總工程師或企業技術、質量管理主要負責人。
可結合全國混凝土協會將要開展的“中國混凝土行業混凝土工藝師職業資格評定”,下半年,由省建管局職教中心和省混凝土協會聯合,舉辦“江蘇省混凝土企業高級研修班暨混凝土工藝師職業資格培訓班”。通過相關考試、考核的,由江蘇省建管局頒發《江蘇省混凝土企業技術、質量管理負責人崗位證書》;由全國混凝土協會頒發《中國混凝土行業混凝土工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2、中級崗位人才的培訓與認證。主要針對混凝土企業的試驗室主任。
2007年舉辦1~2期“江蘇省混凝土企業試驗室主任培訓班”,對考試、考核合格的,由省建管局頒發《江蘇省混凝土企業試驗室主任職業技能崗位證書》。
3、初級崗位專業人才的培訓與認證。主要針對混凝土企業試驗員、混凝土攪拌站控制室操作員和混凝土泵工。
由省建管局職教中心和省混凝土協會聯合,分類舉辦若干期“江蘇省混凝土企業試驗檢測人員崗位技能培訓班”、“江蘇省混凝土企業攪拌站控制室操作員崗位技能培訓班”和 “江蘇省混凝土企業混凝土泵工崗位技能培訓班”。 對考試、考核合格的,由省建管局分別頒發《江蘇省混凝土企業試驗員職業技能崗位證書》、《江蘇省混凝土企業攪拌站控制室操作員職業技能崗位證書》和《江蘇省混凝土企業混凝土泵工職業技能崗位證書》。
(十二)培育和改進市場環境,減輕企業負擔,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1、以抓好混凝土質量和工程質量為著眼點,繼續配合各市、縣做好行業自律,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的工作。敦促還沒有訂立行約行規的部分市、縣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爭取地方主管部門的支持,盡快訂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行業自律公約或行約行規。培育和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混凝土市場價格體系,引導企業開展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保護先進,懲戒落后,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2、 應企業或地方協會的要求,積極參與、協調部分地區對混凝土市場價格的適時調整。
3、繼續呼吁個別地區有關部門停止對混凝土企業的不合理收費。
4、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配合企業清理拖欠款。
三、協會的其它工作
(一)分別于1月和7月召開協會正、副會長、秘書長辦公會
1、1月份召開協會正、副會長、秘書長辦公會。【1】討論“協會2006年工作報告”、“財務決算報告”和“協會2007年度工作計劃”及“協會2007年度財務預算報告”。【2】討論協會換屆選舉的有關事宜。
2、7月上旬召開年度第二次協會正、副會長、秘書長辦公會。【1】審議確定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候選人推薦名單,提交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差額選舉;【2】討論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組織領導機構組成人員推薦名單【3】聽取協會秘書處“關于召開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準備工作的匯報”;【4】審議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5】對下半年的協會工作計劃進行調整補充。
(二)2月份組織召開協會六屆五次理事會
【1】審議并通過“協會2006年工作報告”、“財務決算報告”和“協會2007年度工作計劃”及“協會2007年度財務預算報告”;【2】討論確定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的時間、內容、地點;【3】討論第七屆理事會候選人征求意見名單。
(三)在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前,召開協會六屆六次理事會
【1】審議“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2】確定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的議程。
(四)進一步強化協會的組織建設,提高協會的服務功能和水平
1、按省建管局職教中心的要求,在協會設立培訓部,安排2名專職人員負責培訓、考察、交流等活動的組織工作。
2、安排專職人員負責“江蘇混凝土網站”的建設與管理。提高網站為會員企業提供服務的功能;開辟新欄目,宣傳、介紹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推介會員企業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產品。
3、安排專人負責《江蘇混凝土》雜志的組稿、編輯、發行工作。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并增加免費發行范圍和發行量,對會員企業增加至2本/單位。總量由每期1450本增加至每期1800本。
4、加強與協會通訊員的聯絡,與通訊員的聯系不少于每兩個月一次。組織召開“通訊員聯誼會”,交流通訊工作的經驗和體會;表彰并獎勵優秀通訊員。
5、根據會員企業的要求,協會按專業分類,混凝土與鋼結構各自獨立組織開展活動。混凝土(含構件、鋼筋加工)以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的名義構建組織架構和開展活動。鋼結構以鋼結構分會構建組織架構,可以鋼結構分會或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的名義組織開展活動。秘書處分別設立協會辦公室和鋼結構分會辦公室,由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
6、加大人員和經費投入,改進和完善信息網絡建設和辦公條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更好地為企業和政府服務。
(五)考察、交流活動。
1、4月或5月,組織部分混凝土企業負責人赴美國、或日本(或俄羅斯)參觀考察、交流;
2、6月份召開協會通信員和各市、縣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聯誼會;
3、8月或9月在外省召開各市混凝土骨干企業主要負責人聯誼會。
4、12月份召開江蘇省各市、縣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工作交流會;
5、組織和參與省內區域間行業協會的對口交流2~3次。
6、組織優秀企業參加全國混凝土協會頒獎大會。
(六)繼續與方園認證中心合作,組織開展混凝土企業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的咨詢服務工作。
(七)加強與省建設廳新技術推廣站、省建設工程預算定額站、省建筑管理總站和省、市“散辦”等的聯系與協作,促進環保、節能及有關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
(八)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業務合作。通過開展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的開發推廣,有償技術服務、咨詢活動,在解決協會正常運行所需經費的基礎上,做到經費自給有余。
(九)繼續做好標準、規范、圖集等資料的內部發行工作;為業內企業提供資料、文件查詢、檢索、復印等服務,盡可能滿足企業對技術資料、文件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