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及商品混凝土,是時下建設工程的主要材料。據上海市建筑建材管理部門統計,2005年,上海水泥用量為2630萬噸,商品混凝土用量突破5000萬噸。這兩項數字,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建設,水泥及商品混凝土用量之最。水泥生產和商品泥凝土運送,同時也伴隨著城市高能耗和高污染產生。對此,有關部門表示,至2010年,在滬20家水泥企業中還將關閉10家左右,上海的2000余輛燃氣商品混凝土攪拌車,可能改造成大馬力電容車。上海將用政策干預、科技創新等手段,來不斷解決城市建設的環境保護問題。
隨著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逐漸臨近,上海的地鐵及其它重大市政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建筑材料需求量也不斷遞增。據統計,上海在上世紀末商品混凝土的用量僅1000余萬噸,水泥用量也不超過1500萬噸。近年來,上海建設規模擴大,大型項目增多,上海水泥及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迅速提高,達到“世界之最”。
水泥是上海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料,但水泥生產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過程。前幾年,上海曾大力整頓、關閉過一些規模小、產量低、設備落后的(縣)、鎮級小型水泥企業。到目前為止,上海僅存20家水泥企業。對于水泥的生產形式,政府管理部門也曾對之進行過改革和采取新的規定。如有些水泥廠,過去從外地運進石料生產水泥,而現在則在當地把石料粉碎、煅燒,然后再把“熟料”運到上海,生產磨制水泥。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種由過去的水泥“全過程生產”,變革為“半過程生產”,其生產過程中的電能耗降低70%以上,揚塵總量下降80%左右。
如今上海生產的水泥都是直按灌入密封構罐裝水泥專用車內,不產生灰塵飛揚。水泥的罐裝率(散裝率)已達到95%,為全國最高,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據了解,目前上海20家水泥企業,年水泥產量約960萬噸,缺口1600萬噸水泥靠外地供給。為了使上海更清潔美麗,上海還將進一步減少水泥企業數量、壓縮滬產水泥數量。對于市民意見頗大的大型商品混凝土車輛,將其“柴油型”改為“電動型”,力求在外觀上和發動機的分貝上,達到節能和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