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實現九江工業經濟總量全省第一,必須扎實推進大工業、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設。建設美麗、富裕、和諧、強盛的新九江,必須按照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總體原則來進行。
國家《散裝水泥發展“十五規則”》強制性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全國共124個城市,江西省三個,九江市在列)要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因此,作為全國知名旅游城市、魅力城市的九江,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大力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已迫在眉睫,時不我待。
一、預伴混凝土的概念及特點
由水泥、砂、石、水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摻合材等成分按一定比例,經專業生產廠(站)集中計量、預制后,由混凝土攪拌車運送給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稱為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區別于傳統現拌混凝土的根本特征在于:工廠化生產,在工廠預制后由攪拌車送到施工現場使用,而不是現拌現用。其優點有:
1、預拌混凝土為全封閉式生產。避免現場攪拌帶來的噪音、粉塵和泥水等污染,減少環境污染和下水道堵塞,減少建筑地盤材料堆放的占地面積,避免交通堵塞,使施工環境保持整潔,實現文明施工成為可能,環保效果好。
2、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降低人工成本;設備先進,計量準確(電腦配料),產出的混凝土質量均勻、穩定。生產率高、產量大,能滿足快速施工技術需要,不但利于縮短工期、提高工程整體效益,而且使泵送施工和大體積混凝土實行連續,無縫施工成為可能。保證了工程質量,杜絕“豆腐渣”工程。
3、利于推廣使用散裝水泥。水泥不用袋裝既節約紙張、木材等資源,又減少水泥損耗。
相比之下,現場攪拌能耗高、噪音大、粉塵飛揚、泥水橫流,既浪費水泥,又占用場地、污染環境,而且攪拌機工效低、出料慢、混凝土質量不穩定,既無法滿足快速施工的進度需要,也不能確保工程質量,已無法與日益發展的現代施工技術相適應。
由此可見,預拌混凝土的應用是水泥使用方式和混凝土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落后的傳統生產方式向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是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是實現建筑業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是城市現代化文明建設的需要
城市地價的日益猛增和現代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城市建筑物向高層、超高層方向發展變得必要和可能,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然而,高層、超高層直接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又要求混凝土具有較大的塌落度、更好的流動性、更長的初凝時間以及更快的供應速度和充裕的供應量。傳統方式現拌生產的混凝土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只有由現代化設備精確配料,并通過“雙摻”技術摻入適量外加劑和摻合材生產出來的預拌混凝土才能達到這些技術要求。
隨著現代人類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和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場攪拌存在的弊端越發突現:粉塵、噪音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同時,粉塵飛揚、泥水橫流也嚴重破壞城市現代文明建設,因此,混凝土的現場攪拌在工業發達國家已普遍受到禁止,這是世界發達國家共同的發展方向和成功經驗。
因此,預拌混凝土如雨后春筍,正以其無比的優越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全國各地主要城市蓬勃發展,逐步取締了現場攪拌,成為現代建筑業使用水泥生產混凝土的唯一方式已指日可待。
三、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必將推動散裝水泥的蓬勃發展
從預拌混凝土具體生產工藝流程看,其現代化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以螺旋輸送器推動水泥連續下料,由水泥料斗上的重量感應器自動感知水泥下料量,并通過電腦控制螺旋器的推料量以達到精確配料,要求必須使用散裝水泥,以達到連續下料的需要,包裝水泥無法直接適應預拌混凝土的生產需要。使散裝水泥成為預拌混凝土生產對水泥的唯一需求對象,是由其自動化特性所決定的。隨著預拌混凝土在我國城市中的逐步普及、直至取締現場攪拌,散裝水泥逐步取締包裝水泥將成為可能。
由此可見,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必然帶動散裝水泥的蓬勃發展,是加快城市散裝水泥發展的有效途徑。反過來,散裝水泥的普及和發展也為預拌混凝土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資源,進一步促進了預拌混凝土業的健康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家商務部等四部聯合簽發的商改發[2003]341號文等多次提出“禁止現場攪拌” ,“提高水泥散裝率,發展商品混凝土”。把推廣預拌混凝土視為發展散裝水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一步印證了推廣預拌混凝土是城市散裝水泥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作為水泥發散工作者應把推廣預拌混凝土當作發展散裝水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江西省南昌市人大,以結合立法形式(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管理),于2003年6月5日頒布《南昌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條例》,同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南昌市發展有混凝土攪拌站20余家。九江市設備先進具一定規模的混凝土生產廠家現有正處籌建之中的“藍天綠地”和“奧華”二家,均各暫建二臺120立方米/小時混凝土生產設施。九江市商品混凝土業能否快速、健康地發展起來,關鍵在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及該行業的有效管理。
國家《散裝水泥發展“十五規則”》強制性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全國共124個城市,江西省三個,九江市在列)要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因此,作為全國知名旅游城市、魅力城市的九江,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大力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已迫在眉睫,時不我待。
一、預伴混凝土的概念及特點
由水泥、砂、石、水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摻合材等成分按一定比例,經專業生產廠(站)集中計量、預制后,由混凝土攪拌車運送給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稱為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區別于傳統現拌混凝土的根本特征在于:工廠化生產,在工廠預制后由攪拌車送到施工現場使用,而不是現拌現用。其優點有:
1、預拌混凝土為全封閉式生產。避免現場攪拌帶來的噪音、粉塵和泥水等污染,減少環境污染和下水道堵塞,減少建筑地盤材料堆放的占地面積,避免交通堵塞,使施工環境保持整潔,實現文明施工成為可能,環保效果好。
2、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降低人工成本;設備先進,計量準確(電腦配料),產出的混凝土質量均勻、穩定。生產率高、產量大,能滿足快速施工技術需要,不但利于縮短工期、提高工程整體效益,而且使泵送施工和大體積混凝土實行連續,無縫施工成為可能。保證了工程質量,杜絕“豆腐渣”工程。
3、利于推廣使用散裝水泥。水泥不用袋裝既節約紙張、木材等資源,又減少水泥損耗。
相比之下,現場攪拌能耗高、噪音大、粉塵飛揚、泥水橫流,既浪費水泥,又占用場地、污染環境,而且攪拌機工效低、出料慢、混凝土質量不穩定,既無法滿足快速施工的進度需要,也不能確保工程質量,已無法與日益發展的現代施工技術相適應。
由此可見,預拌混凝土的應用是水泥使用方式和混凝土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落后的傳統生產方式向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是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是實現建筑業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是城市現代化文明建設的需要
城市地價的日益猛增和現代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城市建筑物向高層、超高層方向發展變得必要和可能,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然而,高層、超高層直接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又要求混凝土具有較大的塌落度、更好的流動性、更長的初凝時間以及更快的供應速度和充裕的供應量。傳統方式現拌生產的混凝土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只有由現代化設備精確配料,并通過“雙摻”技術摻入適量外加劑和摻合材生產出來的預拌混凝土才能達到這些技術要求。
隨著現代人類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和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場攪拌存在的弊端越發突現:粉塵、噪音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同時,粉塵飛揚、泥水橫流也嚴重破壞城市現代文明建設,因此,混凝土的現場攪拌在工業發達國家已普遍受到禁止,這是世界發達國家共同的發展方向和成功經驗。
因此,預拌混凝土如雨后春筍,正以其無比的優越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全國各地主要城市蓬勃發展,逐步取締了現場攪拌,成為現代建筑業使用水泥生產混凝土的唯一方式已指日可待。
三、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必將推動散裝水泥的蓬勃發展
從預拌混凝土具體生產工藝流程看,其現代化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以螺旋輸送器推動水泥連續下料,由水泥料斗上的重量感應器自動感知水泥下料量,并通過電腦控制螺旋器的推料量以達到精確配料,要求必須使用散裝水泥,以達到連續下料的需要,包裝水泥無法直接適應預拌混凝土的生產需要。使散裝水泥成為預拌混凝土生產對水泥的唯一需求對象,是由其自動化特性所決定的。隨著預拌混凝土在我國城市中的逐步普及、直至取締現場攪拌,散裝水泥逐步取締包裝水泥將成為可能。
由此可見,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必然帶動散裝水泥的蓬勃發展,是加快城市散裝水泥發展的有效途徑。反過來,散裝水泥的普及和發展也為預拌混凝土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資源,進一步促進了預拌混凝土業的健康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家商務部等四部聯合簽發的商改發[2003]341號文等多次提出“禁止現場攪拌” ,“提高水泥散裝率,發展商品混凝土”。把推廣預拌混凝土視為發展散裝水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一步印證了推廣預拌混凝土是城市散裝水泥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作為水泥發散工作者應把推廣預拌混凝土當作發展散裝水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江西省南昌市人大,以結合立法形式(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管理),于2003年6月5日頒布《南昌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條例》,同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南昌市發展有混凝土攪拌站20余家。九江市設備先進具一定規模的混凝土生產廠家現有正處籌建之中的“藍天綠地”和“奧華”二家,均各暫建二臺120立方米/小時混凝土生產設施。九江市商品混凝土業能否快速、健康地發展起來,關鍵在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及該行業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