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武廣專線用假粉煤灰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詳見本網(武廣鐵路假粉煤灰追蹤 舉報人被懸紅300萬買命)。
幾個月前的杭州灣大橋丑聞余波未平,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的客運專線建設又掀波瀾,與上次的鋼筋偷工減料不同,這次出問題的是混凝土中一種常用的摻合料-粉煤灰,眾多的施工單位因為種種原因在購買并使用了不合格的粉煤灰。為什么要采用不合格的粉煤灰呢?說到底,還是錢鬧得。
在中國的建筑行業有個潛規則,即建筑企業為了攬活,在施工招標中往往壓低價格,很多時候都低于項目的成本價。所以如果順利中標,并且按照正規的方式來施工的話,肯定是要賠錢的。在這種條件下,不偷工減料是不可能的。在本次的事件當中,各施工單位又接到照上級指示“縮短工期,降低成本”,要讓武廣線成為60國慶的獻禮工程。
我們首先來看看“縮短工期”。筆者查閱資料,武廣線的計劃建設時間是2005~2010年,這就是說我們的領導這次希望提前一年讓武廣線完工。筆者納悶了,國慶60周年的日子是不變的,既然想讓武廣成為國慶的獻禮工程,為什么不在設計的時候就決定讓它在2009年完工,還能節約一年施工的費用。如此看來,在2009年完工本來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中國的工程界從來都有縮短工期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很少聽說某個工程會延遲完工,我們主流媒體通常會報道“XX工程的建設者發揚XX精神,提前XX月完成施工任務,其速度創造了工程界的世界記錄,令國外專家或同行贊嘆不已”。對于這種“中國速度”,我們一直是懷有巨大的自豪感。但是,這種速度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科學的施工而導致的建筑質量的隱患以及巨大的浪費。記得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對于中國的奧運場館建設曾經提出建議“中國的奧運建設可以慢一點,只要在奧運會開幕前建好就可以了”。羅主席充分考慮了奧運場館建成后巨大的維護費用,給中國人的建議是中肯的。問題是我們聽進去多少。
而“降低成本”則是導致本次粉煤灰泛濫最主要幕后推手。本次事件中,領導指示要降低成本,而粉煤灰等材料價格卻一路飆升,各施工單位是也是無奈才購買不合格的粉煤灰。這其中暴露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無論材料價格上漲還是下跌,這其中的風險都是由施工單位來承擔。總而言之,我們的企業缺乏規避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當然,對于報道中的記者提到的粉煤灰單價漲到200~400元/噸,筆者持有異議。粉煤灰的價格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超過水泥的。
再次,在本次事件中,各施工單位的產品質量檢驗部門成為了讓人擺布的工具,完全起不到把關的作用。這不禁讓人為武廣線的質量捏一把汗。
到底有多少噸的不合格粉煤灰已經應用到工程上去?這些粉煤灰都具體應有到哪些施工部位?這些摻用劣質粉煤灰的混凝土工程質量如何?采用什么方式評價?出售和使用劣質粉煤灰的有關人員該如何處理?如何從根上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武廣線,面對這么多問號,你能給大眾一個滿意的回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