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三峽大壩打破無壩不裂的行規,是如何做到的?粉煤灰或功不可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9-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地球新觀察
核心提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它發源于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我國乃至亞洲第一長、世界三峽大壩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而且自實驗性蓄水以來還打破“無壩不裂”的行規,創造了“天衣無縫”的大壩奇跡,也為我國后續水利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是怎么回事呢?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它發源于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我國乃至亞洲第一長、世界第三長河流,全長6387公里,其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南美洲的亞馬遜河,而按照年凈流量算則也是位居世界第三份,排在亞馬遜河、剛果河之后,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余億立方米。



世界水能第一大河——長江


由于長江干流自西向東蜿蜒曲折地流經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上游主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等支流,水量豐富,且流經地勢階梯的交界處,河床落差大、多峽谷急流,因此長江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



為了開發利用長江豐富的水力資源,1994年12月14日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湖北宜昌三斗坪正式開工。經過將近9年的建設,2003年5月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并達到設計高程185米,屬于全球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混凝土使用量達2800萬立方米,并且同年6月三峽大壩迎來了第一次“考驗”,也就是135米試探性蓄水。而三峽大壩蓄水之后,高峽平湖三峽水庫也隨之出現。


三峽大壩打破“無壩不裂”的行規


值得注意的是,三峽大壩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而且自實驗性蓄水以來還打破“無壩不裂”的行規,創造了“天衣無縫”的大壩奇跡,也為我國后續水利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是怎么回事呢?



實際上,在大壩建造乃至使用過程中,“裂縫”問題一直存在,而控制出現裂縫問題也是一項國際性的難題,無論是美國的胡佛大壩、埃及的阿斯旺大壩以及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伊泰普大壩等均有裂縫產生,并且在業內甚至還有一個聽起來很專業、但又感覺不太專業的名詞“無壩不裂”,意思是只要是大壩都會出現“裂縫”,只是裂縫是否屬于可控范圍。


三峽大壩是規模龐大的混凝土重力壩,其主體和導流等建筑基本都是由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而成,但是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尤其受內部熱量大量聚集引起急劇溫升、內外溫差較大等“水化熱”的影響,導致溫度應力和收縮作用產生的力,超過了混凝土本身抗拉強度產生的力,非常容易產生裂縫,為此三峽大壩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面采用個性化和智能精細化的溫度控制。



雖然降低“水化熱”減少大壩開裂的措施有很多種,例如可以埋設循環水管通過冷水進熱水出的方法實現混凝土內部降溫,但是專家表示這種冷卻降溫的措施,不僅成本較高,而且管理不善驟然降溫也會造成水管周圍產生貫穿性裂縫,因為影響混凝土最關鍵的不是溫度高而是高溫差,這一點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條文中就有體現,也就是混凝土中心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不應大于25℃。



不過從“水化熱”所產生的熱量來看,它是由水和水泥產生化學反應而釋放出來的熱量,這種熱量會隨著推移這種熱量會急劇升溫,達到峰值后又會逐漸冷卻,由于大體積混凝土表面系數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導致內部升溫比較快,當內部與表面溫差較大時,就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從而影響建筑物的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一般來說“水化熱”高的水泥不能用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如水利大壩、高層樓房基礎等實體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米的建筑物。



所以了解了水泥“水化熱”的形成機制,要通過減少水泥水化熱現象的產生、避免出現“溫度裂縫”,可以通過減少水或水泥的用量來實現,因為無論是哪一種物質或者這兩種物質都減少了,其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量就會隨之減少,但是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保證水泥用量的降低不影響建大壩的整體結構安全。


「三摻一低」發揮重要作用的粉煤灰到底是什么?


三峽工程從第二階段開始進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階段,混凝土澆筑量達1699.92萬立方米,為了做好大壩混凝土的溫控防裂,使大壩混凝土溫升控制在避免發生裂縫的限值以內,除了所用的混凝土集料是特制的人工砂和人工碎石外,專家們還采用了「三摻一低」的技術措施配置了用水量僅每立方米160斤水的四級配混凝土,而實際上在大體積混凝土設計中,選擇四級配混凝土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水泥的用量。



「三摻一低」指的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生產中,采用國標一級粉煤灰與緩凝高效減水劑、混凝土引氣劑三種物質進行聯摻,以此來降低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從而達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較少混凝土內部缺陷、溫控防裂、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目的。其中「三摻一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粉煤灰”了,可以說“功不可沒”。



粉煤灰也被稱為煙灰或飛灰,它主要是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排出的粒徑在1-100μm(長度單位“微米”)之間的微小灰粒,例如火電廠在燃燒煤料時會產生這種顆粒非常細的“煙氣”,主要含二氧化硅(SiO )、氧化鋁(Al O )和氧化鐵(Fe O )等成分。根據我國的燃煤情況來看,受燃煤中灰分含量的影響,每噸煤料大約產生250-300公斤的粉煤灰。



由于粉煤灰粒徑非常細,屬于燃煤電廠排放的固體廢物,因此大量粉煤灰“直排”既會造成大氣污染,落入水體也會造成河道淤塞,一些化學成分還會對人類和其它生物造成危害,但是加以利用卻能“變廢為寶”,不僅在水泥及各種輕質建材方面有廣泛的應用,還可用在土壤改良方面,并且還可從中回收碳、鐵、銅、鍺以及鈧等物質。


總結


經過三峽工程專家組廣泛深入研究以及粉煤灰品質鑒定,在三峽工程建設中一共選用了6個火電廠產生的粉煤灰,且都是國家一級粉煤灰,分別是:平圩灰、珞璜灰、南京灰、華能灰、神頭灰、陽邏灰,總用量達170萬噸,也就是說這些粉煤灰來自安徽淮南、重慶、山西朔州、江蘇南京、湖北武漢等地,可以說論“粉煤灰的來源”,可就遠遠不止傳說中的用完方圓百里那么“近”了。



而且,按照上文中講到的1噸煤料大約產生0.25-0.3噸粉煤灰計算,170萬噸粉煤灰大約需要燃燒567-680萬噸煤才能產生,粉煤灰的利用也間接地減少了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


當然,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之所以創造了“天衣無縫”的世界奇跡,并非只有粉煤灰的“功勞”,而是千千萬萬組織、參研、參試以及參建者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向大國工匠和基建狂魔們致敬。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吉隆县| 石首市| 佳木斯市| 阿拉善盟| 白山市| 和平区| 犍为县| 登封市| 阜康市| 濮阳市| 淳化县| 岳阳市| 合阳县| 明星| 铜梁县| 千阳县| 凤城市| 儋州市| 关岭| 江阴市| 长岛县| 雷山县| 余姚市| 神农架林区| 灌云县| 桐乡市| 贵阳市| 五华县| 崇州市| 英山县| 临颍县| 浠水县| 石家庄市| 利辛县| 阳泉市| 治多县| 江北区| 永年县| 久治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