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硅酸鹽學會六十年的歷史與未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7-05  來源:中國建材學會  作者:張人為
核心提示:中國硅酸鹽學會六十年的歷史與未來

      六十年的回顧

      中國硅酸鹽學會的前身是中國陶學學會,1945年春在重慶成立。1947年,中國陶學學會由重慶遷到上海。1951年1月起中國陶學學會改名為中國窯業工程學會,1951年10月至1956年,學會活動因故停止。

      1956年12月,中國矽酸鹽學會籌委會在北京成立。1959年11月,在上海召開了中國硅酸鹽學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學會定名為中國硅酸鹽學會,選舉55名理事組成了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分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硅酸鹽構件及混凝土6個專業組,舉辦了硅酸鹽研究工作報告會。次年,在這6個專業組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6個專業委員會。

      1964年7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硅酸鹽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75名理事組成第二屆理事會。會上決定將專業委員會由原來的6個增加到11個,即水泥、水泥制品、玻璃、玻璃纖維、搪瓷、玻璃鋼、陶瓷、耐火材料、硅酸鹽基礎理論、非金屬礦物原料、地方建筑材料和一個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并成立了晶體材料和光學玻璃兩個專業組。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學會活動多年,直至1972年年底,辦事機構才恢復工作,但活動很少。在此期間,學會為編寫《硅酸鹽辭典》、《中國陶瓷史》、恢復出版《硅酸鹽學報》做了前期組織、籌備工作。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掛靠單位原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及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的領導下,學會工作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已成為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一級學會。

      (一)組織建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學會理事會于1978年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并分別于1983年、1988年、1992年、2000年和2004年進行了5次換屆。上世紀80年代,學會又陸續組建了特種陶瓷、特種玻璃、電子玻璃、晶體生長與材料、工藝巖石學、硅酸鹽工業環境保護、固態離子學、自動化等8個專業委員會和學術、咨詢工作委員會。

      學會為了加強與地方學會的聯系,并對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1983年召開了第一屆地方學會工作交流暨表彰大會,近年來召開會議的間隔由4年一次改為每年一次。

      2001年,學會完成了“中國硅酸鹽學會網站”建設和“中國硅酸鹽學科及建材行業科技人才專家庫”建設。2002年,學會的18個學術性分支機構統一更名為分會。在中國科協首次進行的先進學會評選中,中國硅酸鹽學會被評為先進學會。2003年,學會被中國科協確定為全國性學會40個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為學會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會目前已有18個專業分會和3個工作委員會,會員人數由1950年的400多人發展到30000多人,擁有團體會員48個,發展地方硅酸鹽學會124個。

      (二)國內學術活動日趨活躍

      1978年,學會在上海召開了學術年會。此后,學術活動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飛躍。據統計,20多年來,學會共組織全國性學術活動575次,參加人數達53000余人次,交流論文達26000多篇。近十年來,學術活動更趨活躍,2003年,學會成功舉辦了主題為“21世紀硅酸鹽材料”的“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在行業內外產生較大影響,樹立了學會良好的形象;經過多年的培育,全國特種陶瓷學術年會、全國晶體生長與材料學術年會、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全國固態離子學學術會議及陶瓷分會學術年會等一批連屆會議在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受到廣大科技人員的鐘愛。

      這一時期,學會的學術活動緊密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積極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學科發展服務,學術活動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密切聯系科研實際,使學術交流同信息交流與發布、產品展示、技術交流與技術貿易、咨詢等相結合,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二是緊密圍繞我國硅酸鹽工業生產與建設的需要,選擇一些重大課題或攻關項目,有重點地組織一系列學術活動。

      三是學術交流與決策論證、戰略研究、政策建議相結合。如在“第三次建筑防水材料技術交流會”上,學會提出的“關于提高我國建筑防水材料質量、解決建筑滲漏的政策性建議”,榮獲中國科協第二屆優秀建議一等獎。

      四是密切跟蹤學科發展前沿,組織專題學術活動,促進學科發展。

      五是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為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地方硅酸鹽學會根據各地建設任務的需要,也組織了大量學術會議。此外,學會還組織了一批跨地區的橫向學術交流、地方學會和專業分會的聯合學術交流。如華北五省市、華東地區、東北三省、中南七省區硅酸鹽學會聯合召開的專題研討會等。

      (三)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

      1978年以后,國際交流與合作得以全面開展,學會先后與美國陶瓷學會、日本窯業學會、澳大利亞陶瓷學會、俄羅斯陶瓷學會、匈牙利硅酸鹽學會及韓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的學會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在了解和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學科發展等方面都很有收益。

      學會分別于1982年、1990年、1993年和1998年,代表中國加入國際玻璃協會、國際陶瓷聯合會、國際耐火材料學術會議組織及國際晶體生長組織,并成為上述組織的執委會成員。2003年,學會與日本窯業協會及韓國陶瓷學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亞洲-大洋洲陶瓷聯合會。

      據初步統計,1978年以來,學會共接待國外專家及團體來訪40余批280多人次,組織出國考察、訪問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共121批850多人次。上世紀80年代以來,學會開始在國內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先后承辦了“第二屆世界非金屬礦物會議”,“第十七屆國際玻璃大會”,1984年、1995年、2005年國際玻璃協會年會,“第十二屆國際混凝土堿集料反應會議”等國際組織主辦的會議;近十年間,學會召開了13個國際會議和雙邊學術會議,參會代表達2866人,其中國外及我國港澳臺地區727人,交流論文2296篇,在國際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產生較大影響;繼在國內連屆召開國際水泥與混凝土會議及國際耐火材料會議之后,學會又新創辦了連屆的高性能陶瓷國際會議;經過努力,學會已獲得“第七屆環太平洋陶瓷、玻璃技術大會”、“第十六屆國際固態離子學會議”和“第十六屆國際晶體生長會議”的主辦權。

      為加強與國外同行的交流、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會先后舉辦了玻璃、陶瓷、石材、耐火材料等領域國際工業技術展覽會。近年來,學會主辦的“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得到較快發展,展出面積已超過3萬平方米,參展商達600多家,成為三大國際玻璃展覽會之一,在擴大學會影響的同時,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推動國內企業走向世界,學會還多次組織中國玻璃工業參展團赴德國、意大利和美國參加國際玻璃展覽會。

      (四)編輯出版工作邁上新臺階

      《硅酸鹽學報》是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唯一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由創刊時的季刊改為現在的大16開月刊,稿件的發表周期明顯縮短。《學報》多次獲全國優秀期刊獎,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協的專項資助;《學報》的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逐年提高;現已被CA、EI、SA、俄羅斯文摘等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

      《硅酸鹽通報》在交流經驗、傳播知識、傳遞信息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通報》的質量、水平和發行量有了明顯提高。相關分會創辦的《人工晶體學報》、《現代技術陶瓷》、《陶瓷學報》等刊物,也取得了明顯進步。

      此外,1984年學會組織編寫、出版了《硅酸鹽辭典》,填補了我國硅酸鹽辭書出版方面的空白,是本學科的一項重大基礎建設。學會與原輕工部、中國科學院等方面的專家一起于1982年出版了《中國陶瓷史》,得到中外讀者的好評。學會先后編輯出版中國硅酸鹽學會手冊七卷,組織編寫發行了“21世紀學科發展叢書”之《無機非金屬材料》卷等。

      (五)科學普及、科技咨詢和舉薦人才等各項工作全面展開

      學會發揮學術團體的優勢,在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繼續教育及新技術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79年以來,學會共舉辦各類培訓班、科普報告會等近百場,參加者上萬人。學會把為中小企業服務作為科技咨詢工作的重點之一,1991年學會榮獲中國科協第二屆為中小鄉鎮企業科技服務“金牛獎”二等獎。2001年以來,學會每年參加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日活動,接待咨詢50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多份。

      發現和培養人才是學會的重要工作之一。1994年,學會設立了中國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已有62人獲獎,其中5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大多數獲獎者目前已成為學科帶頭人。1992年始,學會開展了中國硅酸鹽學會優秀論文評選工作,已有308篇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學會與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共同設立了“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在首次評選中,有37個項目獲獎。此外,學會還多次開展了推薦兩院院士候選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先進工作者的候選人工作,并有多人當選。

      學會六十年的歷史和成就,傾注了老一輩科學家、眾多專家學者及有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凝聚著廣大會員和學會專兼職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對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的發展和硅酸鹽工業的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會六十年來樹立的艱苦創業和開拓進取精神值得繼承和發揚。

      對今后工作的展望

      具有六十年歷史的中國硅酸鹽學會要有新的作為,改革和創新是它永葆青春活力的關鍵所在,學會工作今后要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求發展,堅持繁榮科技、服務經濟,不斷開拓學會工作新局面。

      (一)深化組織體制改革,完善民主辦會制度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技工作者在學會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增強會員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建立并完善以會員為主體的組織體制,探索建立多元結構的會員制度,拓展并完善為會員服務的渠道。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會員分級管理的組織體制。健全對分支機構、團體會員、省級學會的指導和管理等各項制度。加強學會分支機構組織建設、學術建設,增強自主活動能力,引導分支機構向綜合、交叉的方向發展,進行分支機構的整合,對長期不活動的專業分會要予以警示,形成競爭機制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的模式。

      堅持按章程辦事,充分發揮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的作用,建立健全相關的工作制度。實行民主辦會,真正讓會員當家作主。進一步密切與地方學會的工作聯系。

      (二)創新活動方式和工作方式,搭建好三個平臺

      1.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學術交流是學會的主業,學術建設是學會的生存之本,是實現原始創新的重要環節。我們要辦好“中國硅酸鹽學會學術年會”、國際水泥與混凝土會議、國際耐火材料會議和國際先進陶瓷會議等在業內有一定影響的會議,提高學術交流的質量和水平。在組織方式上要向國際慣例接軌,不斷提高國際化程度;積極爭取國際上連屆學術會議在我國舉辦。

      《硅酸鹽學報》要在改為月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平和質量,爭取早日被SCI收錄。《硅酸鹽通報》要積極爭取改為月刊,更加及時地反映學會動態,更多更快地報道學術研究動態和成果;同時要繼續辦好專業分會主辦的各類學術期刊。

      要進一步密切和發展與國外對口學會的聯系與合作,鞏固和加強我會在已加入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鞏固和發展多邊及雙邊關系,積極開展多方位的國際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

      2.搭建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平臺

      學會作為學術團體要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課題開展決策咨詢、論證和建言獻策。要加強與建材等各行業協會間的交流合作,共同舉辦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研討交流活動。要面向社會開展科學普及工作,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全球發展趨勢,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近來提出的重要戰略措施。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結合行業的特點和學會的優勢,立足現代,謀劃長遠,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用實際行動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不辱歷史使命。

      我們要繼續辦好已成為品牌的“中國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使之更好地為企業服務;與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共同做好建筑材料科技獎工作;積極探索設立服務企業的新的獎項。

      3.搭建為會員服務的平臺

      會員是學會的主體,是學會存在的基礎。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要改變作風,要加強和會員的聯系,深入到會員之中去了解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學會為會員提供信息,提供培訓和教育的機會,提供互相聯系和溝通的渠道,反映會員的意見、建議和呼聲,維護會員的權益,使學會真正成為“科技人員之家”。

      (三)以改革為動力,加強自身建設,推動學會走強會之路

      “積極推進學會改革,走全國性學會強會之路”,既是中國科協對我們的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又是廣大會員對學會的殷切希望,也是學會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們做好學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1.堅持與時俱進,加快學會辦事機構的改革

      要依據學會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加快推進學會辦事機構改革。辦事機構工作人員來源逐步實現社會化,要實行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使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能夠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學習和借鑒國外有關非政府組織建設的經驗,建立學會工作志愿者隊伍。要不斷加強管理,完善有關管理規章制度。在工作中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以使學會辦事機構形成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工作局面。

      2.在堅持非營利的基礎上,樹立經營學會的觀念

      學會要在借鑒國外科技社團的籌資模式和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學會的特色和優勢,找準位置,以服務求發展,開辟多元化經費籌措渠道。首先要立足自主創收,豐富受社會、會員歡迎的技術咨詢、中介服務和展覽會等服務內容,取得合法收入,增強學會財力。其次是利用學會的人才和智力優勢,通過舉辦高質量的學術會議、出版學術刊物、開展科普工作和繼續教育等活動,承擔政府部門委托的任務,爭取國家有關部門資助。同時要建立學會資產管理制度,切實增強學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回顧歷史,學會的發展有曲折,更有成效;展望未來,學會的前景有挑戰,更有機遇。讓我們腳踏實地,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淡薄名利,把學會各項工作推向新階段,為繁榮和振興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技術事業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此文為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張人為在10月21日慶祝中國硅酸鹽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書面發言。)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广汉市| 黑山县| 册亨县| 庆城县| 登封市| 金昌市| 青州市| 岳池县| 景谷| 锦州市| 中阳县| 怀远县| 卓资县| 扬中市| 即墨市| 鹤岗市| 广德县| 大余县| 登封市| 广灵县| 会理县| 蓝山县| 雷州市| 金乡县| 六枝特区| 察哈| 文化| 海门市| 邯郸市| 育儿| 武威市| 南华县| 平武县| 德清县| 山西省| 裕民县| 奉节县| 上饶县| 绿春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