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京珠、滬蓉國道主干線,武漢繞城公路控制性工程--陽邏長江大橋可望2007年下半年提前建成通車,用時不到4年。
跨度居國內第四、世界第八的陽邏長江大橋,以其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為各界所矚目。資料表明:國內外同等規模大橋,建設時間一般至少在5年之上。
日前,承擔施工任務的中港二航局剛進行完一次17小時的激戰。在6臺大型罐車不停的穿梭往來中,大橋南引橋第28跨箱梁混凝土成功實現一次性澆筑。
指揮部專家朱正純說,開工一年多來,正是這樣不計其數的“激戰”,為工程贏得質量與速度。
被譽為“神州第一錨”的南錨碇深基坑,內徑70米、外徑73米、深61米,為國內開挖的最大基坑,從設計、施工到監控都需要突破很多技術難題。特別是它地處長江低漫灘,地基含有兩條斷裂層,距防洪大堤僅150米。南錨碇基坑要開挖45米深,與長江水位形成38米的落差,僅次于三峽工程,防洪風險之高,建橋史上罕見。
據介紹,南錨碇工程施工采用了構筑長江大堤防滲墻、構筑外擋水圍幕、建造地下連續墻三大新技術。投入國內第一臺世界最先進、壁厚1.5米的挖掘機,在100多天中挖出20萬立方米深坑,回填20萬立方米混凝土,搶在長江汛期到來之前順利封底。整個基坑無任何位移、滲透,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
以每3天長高4米的“陽邏速度”,高達169米、162米的南、北主塔6月實現封頂,比計劃提前2個月。上半年,南北錨碇、南北主塔、引橋、接線等一期地面工程全部完成,比計劃提前半年。
近兩個月,大橋順利展開第二階段建設———上部結構安裝。
專家介紹,上部結構安裝工程,要跨越長江繁忙的水道,為多種機具組合協調水上、地面和高空聯合作業,施工難度和風險很大,需科學組織,精細施工。
先導索成功架設過江后,將用3個月完成錨道架設,并開始架設主纜索,明年4月完成主纜索架設,6月吊裝鋼箱梁,工程將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