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指使、授意、慫恿、暗示第三方機構、個人惡意攻擊競爭對手;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傾銷產品;不得與招標方合謀或與其他投標方串通投標,排擠競爭對手;不得搞商業賄賂;公約成員應嚴格遵守公約條款,維護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利益和形象。
8月30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長沙召開“攜手共進,實現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新跨越座談會”。會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6家發起單位和25家響應單位在會上簽署了《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公約》。
會議由湖南省委常委、長株潭實驗區工委書記陳肇雄主持,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出席會議并講話。湖南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統計局、省機械行管辦等省直部門和部分高校的負責人出席會議。
3家公司A股市值占比全國同行2/3
省機械行管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湖南機械裝備工業發展2010年產銷規模突破4000億元。今年上半年,機械裝備工業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24.14%,利潤占全省規模工業利潤的比重達42.50%。2010年,工程機械成為全省首個“千億子產業”,湖南省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位躍居第一,主營收入占全國工程機械的比重達到24.5%,今年上半年,這個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9.3%。
資料顯示,今年8月初,盡管美國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全球股市暴跌,長沙工程機械3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仍有2100多億元,接近全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3。2010年,湖南省工程機械規模企業實現利潤146億元,占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利潤總額的31.4%,今年上半年這個比率進一步提升至35.2%,整體贏利水平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省市同行。
工程機械技術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進入下半年來,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普遍乏力,主權債務和財政風險不斷增加,各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爭奪進一步加劇,許多國家加大了對本國產業的保護。
國內經濟雖然仍處在平穩較快增長的區間,但隨著核電工程建設進入審慎時代,部分鐵路工程緩建,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等,工程機械已經感覺到來自市場的壓力。
“進入6月份以來,行業以及三一的產品銷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在會上說。
此外,全國范圍內工程機械產業同構和重復建設日趨嚴重,地區與地區之間,技術與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以湖南省工程機械產業頭號當家產品混凝土機械為例,去年9月到今年6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先后有柳工、山推、徐工等投資的5個混凝土機械重大項目上馬,總投資在100億元以上。
湖南省機械行管辦透露,湖南省內雖然經濟實力越來越雄厚,對工程機械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工程機械產業本身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式發展模式,行業發展過度依賴實物產品產量的高速增長,同時配套體系不發達,人才支撐能力不強,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行業自律的呼聲越來越高。
6家公司率先簽署公約
今天上午,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湘電重裝、江麓機電、恒天九五等6家公約發起單位負責人,在徐守盛、陳肇雄等省領導見證下率先簽署了《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公約》,鐵建重工等25家企業也積極響應簽署了公約。
《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公約》分“總則”、“自律條款”、“公約實施”、“附則”4章共16條。
徐守盛要求,各簽約單位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不但要從自我做起,帶頭做公約的實踐者,把公約的每一項要求都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而且要勇于對身邊違反公約的行為進行監督,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共同維護公約的嚴肅性,維護行業形象,維護社會公眾對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信心。他同時要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業管理機構努力為公約的執行提供支持和幫助。
徐守盛對湖南工程機械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已進入戰略轉軌期,產業要在“十二五”由“內需型”向“國際型”轉軌,由“規模增長型”向“核心能力增長型”轉軌,最終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轉變。全行業將主動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體制、研發和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創新,努力將長株潭地區打造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