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長沙繼電視“湘軍”國內一枝獨秀后,工程機械“湘軍”再次亮出響亮“名片”——國內城市工程機械產業率先突破1000億元大關。日前,在“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量過千億慶祝活動”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經濟運行局副巡視員景曉波指出,近些年長沙造就出了中聯、三一兩個世界級的工程機械企業和山河智能等一批優秀的工程機械企業,為中國的工程機械產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國際上贏得了地位。景曉波同時寄語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繼續在自主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和關鍵配套件等方面加強力量,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世界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前,長沙工程機械已成為湖南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市場份額最大,人力資源最集中,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工業主導產業,涌現了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3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企業,產值占到了全國的23%,全球的7.2%,是全國最重要的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基地。
長沙市市長張劍飛在此活動上表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具有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混凝土機械國際領先、起重機械、樁工機械國內領先。“近5年來,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值每年以平均60%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長沙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集約式崛起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1978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建筑機械研究所由常德遷至長沙,長沙成為中國兩大工程機械科研基地之一;1984年浦沅(長沙)起重機分廠成立,長沙進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目前,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共有規模企業30家,其中大中型主機企業6家,主機與協作企業數百家。經過30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企業為龍頭的各具特色的制造群體。
據了解,2009年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實現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42.83%,其中中聯和三一雙雙超過300億元。2010年12月,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已邁上千億產業集群的臺階,成為長沙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趙躍駟對記者表示,長沙工程機械的產品種類十分齊全,除輪式裝載機外,長沙企業生產工程機械全部主要品種。
目前,中聯重科能生產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土方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400多個品種的工程機械產品,是世界上產品類別最多的企業。其中建筑起重機、環衛車輛產品連續多年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一,汽車起重機穩居國內第二,混凝土機械目前位居全球第一。
而三一集團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其中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樁工機械和履帶起重機在國內具有很大優勢。
山河智能,以中南大學為技術依托,在大型樁工機械、小型工程機械、中大型挖掘機械、鑿巖設備、物流設備等領域努力開拓,形成了數十個品種規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隨著長沙3家骨干企業的崛起,帶動了一批工程機械及相關企業在長沙落戶和發展,其中有央企——中鐵軌道重裝分公司,奧勝特重工、長沙方圓、湖南中立、長沙邦德機械公司等。集群重點聚集在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現代產業制造園和寧鄉經濟開發區也在逐步集聚。
速度源于創新
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從八十年代起步,經過短短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的發展,2009年的產值已經達到750億元,2010年已過1000億元,是中國工程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其發展速度遠遠高出行業的平均發展速度,并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長沙工程機械行業不僅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更加引人注目。長沙中聯重科繼承科研院所的傳統,不斷開發新產品,2009年推出的典型產品有QYA350全地面起重機、QUY1000履帶起重機、三橋底盤47米混凝土泵車、52米六節臂混凝土泵車等,最近又設計了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三一集團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同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世界最長臂架的72米混凝土泵車就誕生在該公司,繼2009年推出混合動力挖掘機后,今年又成功下線了1000噸的全路面起重機;作為教授創辦的企業,山河智能更是以技術創新為特色,其靜力壓樁機、小型挖掘機和旋挖鉆機都有很多獨創技術。
據趙躍駟主任介紹,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都擁有自己的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并且建立了包括大量外國專家在內的由機、電、液等專家組成的企業研發隊伍。中聯重科先后取得1300多項科研成果,主持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07項次。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企業擁有數百項國家專利:2007年新產品產值率高出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混凝土拖泵已占國內市場80%的份額,液壓靜力壓樁機、混凝土泵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70%,旋挖鉆機、汽車起重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分別達到45%和30%左右。
“內”“外”兼修
近年來,長沙市工程機械骨干企業加快了兼并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總部設在長沙的三一集團,在上海、昆山、湖州、常熟、北京、沈陽和湖南婁底、邵陽、寧鄉擁有產業園,現正在印度普奈、美國亞特蘭大、德國科隆等地建立研發制造基地。中聯重科2002年開始重組并購湖機、浦沅、英國保路捷等。2008年,又將陜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車橋廠、華泰重工和意大利CIFA公司收歸旗下,從而成為混凝土機械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
趙躍駟主任指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三家主機上市公司都沒有與國外企業合資,走的都是自主創新之路。不僅如此,他們在國內站穩腳跟后,積極走國際化之路。中聯重科在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收購并成功整合了國際著名的混凝土機械公司——ClFA,又在國內率先推出海外融資租賃業務;三一集團在取得良好的出口業績之后,又積極到印度、德國、美國等海外投資建廠;山河智能也積極地在海外建立營銷網絡,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相比本地企業國際化速度而言,外資企業進駐長沙,乃至外地企業進駐長沙的步伐過緩。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長沙市政府多次組團到海外招商,主動邀請國內外工程機械企業到長沙投資興業,尤其鼓勵國內外工程機械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到長沙發展。
目前,長沙正加大“國際化”的工作力度,不僅幫助當地企業“走出去”,還努力把著名企業、組織“請進來”,積極舉(承)辦各種形式的國際工程機械活動,逐步把長沙建成國際工程機械的研發、制造、信息和活動中心。
“2015年超過2500億元;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挺進世界工程機械前五強;實現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產量全球第一;長沙企業成為中國挖掘機械、樁工機械、礦山機械的領導者;長沙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研發、創新和制造基地。”趙躍駟自信且堅定。
目前,長沙工程機械已成為湖南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市場份額最大,人力資源最集中,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工業主導產業,涌現了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3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企業,產值占到了全國的23%,全球的7.2%,是全國最重要的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基地。
長沙市市長張劍飛在此活動上表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具有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混凝土機械國際領先、起重機械、樁工機械國內領先。“近5年來,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值每年以平均60%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長沙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集約式崛起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1978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建筑機械研究所由常德遷至長沙,長沙成為中國兩大工程機械科研基地之一;1984年浦沅(長沙)起重機分廠成立,長沙進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目前,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共有規模企業30家,其中大中型主機企業6家,主機與協作企業數百家。經過30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企業為龍頭的各具特色的制造群體。
據了解,2009年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實現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42.83%,其中中聯和三一雙雙超過300億元。2010年12月,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已邁上千億產業集群的臺階,成為長沙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趙躍駟對記者表示,長沙工程機械的產品種類十分齊全,除輪式裝載機外,長沙企業生產工程機械全部主要品種。
目前,中聯重科能生產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土方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400多個品種的工程機械產品,是世界上產品類別最多的企業。其中建筑起重機、環衛車輛產品連續多年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一,汽車起重機穩居國內第二,混凝土機械目前位居全球第一。
而三一集團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其中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樁工機械和履帶起重機在國內具有很大優勢。
山河智能,以中南大學為技術依托,在大型樁工機械、小型工程機械、中大型挖掘機械、鑿巖設備、物流設備等領域努力開拓,形成了數十個品種規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隨著長沙3家骨干企業的崛起,帶動了一批工程機械及相關企業在長沙落戶和發展,其中有央企——中鐵軌道重裝分公司,奧勝特重工、長沙方圓、湖南中立、長沙邦德機械公司等。集群重點聚集在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現代產業制造園和寧鄉經濟開發區也在逐步集聚。
速度源于創新
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從八十年代起步,經過短短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的發展,2009年的產值已經達到750億元,2010年已過1000億元,是中國工程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其發展速度遠遠高出行業的平均發展速度,并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長沙工程機械行業不僅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更加引人注目。長沙中聯重科繼承科研院所的傳統,不斷開發新產品,2009年推出的典型產品有QYA350全地面起重機、QUY1000履帶起重機、三橋底盤47米混凝土泵車、52米六節臂混凝土泵車等,最近又設計了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三一集團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同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世界最長臂架的72米混凝土泵車就誕生在該公司,繼2009年推出混合動力挖掘機后,今年又成功下線了1000噸的全路面起重機;作為教授創辦的企業,山河智能更是以技術創新為特色,其靜力壓樁機、小型挖掘機和旋挖鉆機都有很多獨創技術。
據趙躍駟主任介紹,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都擁有自己的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并且建立了包括大量外國專家在內的由機、電、液等專家組成的企業研發隊伍。中聯重科先后取得1300多項科研成果,主持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07項次。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企業擁有數百項國家專利:2007年新產品產值率高出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混凝土拖泵已占國內市場80%的份額,液壓靜力壓樁機、混凝土泵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70%,旋挖鉆機、汽車起重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分別達到45%和30%左右。
“內”“外”兼修
近年來,長沙市工程機械骨干企業加快了兼并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總部設在長沙的三一集團,在上海、昆山、湖州、常熟、北京、沈陽和湖南婁底、邵陽、寧鄉擁有產業園,現正在印度普奈、美國亞特蘭大、德國科隆等地建立研發制造基地。中聯重科2002年開始重組并購湖機、浦沅、英國保路捷等。2008年,又將陜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車橋廠、華泰重工和意大利CIFA公司收歸旗下,從而成為混凝土機械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
趙躍駟主任指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三家主機上市公司都沒有與國外企業合資,走的都是自主創新之路。不僅如此,他們在國內站穩腳跟后,積極走國際化之路。中聯重科在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收購并成功整合了國際著名的混凝土機械公司——ClFA,又在國內率先推出海外融資租賃業務;三一集團在取得良好的出口業績之后,又積極到印度、德國、美國等海外投資建廠;山河智能也積極地在海外建立營銷網絡,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相比本地企業國際化速度而言,外資企業進駐長沙,乃至外地企業進駐長沙的步伐過緩。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長沙市政府多次組團到海外招商,主動邀請國內外工程機械企業到長沙投資興業,尤其鼓勵國內外工程機械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到長沙發展。
目前,長沙正加大“國際化”的工作力度,不僅幫助當地企業“走出去”,還努力把著名企業、組織“請進來”,積極舉(承)辦各種形式的國際工程機械活動,逐步把長沙建成國際工程機械的研發、制造、信息和活動中心。
“2015年超過2500億元;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挺進世界工程機械前五強;實現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產量全球第一;長沙企業成為中國挖掘機械、樁工機械、礦山機械的領導者;長沙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研發、創新和制造基地。”趙躍駟自信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