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實業(2504)旺季兩岸營運狀況同轉佳,臺灣預拌混凝土發貨量持續上升,單月上看48、49萬立方米,12月臺北港新廠也將落成啟用,有助整體臺灣預拌混凝土發貨量突破50萬立方米;而中國大陸水泥福建廠、湖南廠則有漲價效應,在10月漲價后新價陸續反應在新接單上,使得整體平均出貨單價(ASP)攀升,將有助當地營收亦平穩。法人估,國產第4季合并營收有機會上看88億元,較第3季的82億元成長7%,達到全年高峰。
國產10月營收30.94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紀錄,其中,除復興航空(6207)營收平穩貢獻10億元,其余則來自臺灣的預拌混凝土和中國水泥廠的營收成長帶動。國產表示,10月臺灣混凝土發貨量約為47萬立方米,而中國大陸則有湖南廠的發貨破紀錄,主因當地需求暢旺,再加上公司在旺季之初尚有較多庫存因應,致營收沖高,惟預料11月的湖南廠發貨量將回到正常。
國產指出,目前公司在大陸水泥報價均已調漲,福建廠每公噸已由280元持續調升,目前標價達到340元人民幣;而湖南廠的報價更佳,每公噸達到360元人民幣,而漲價消息由于在10月釋出,新接單陸續適用,因此11月的平均產品售價會比10月更佳。
臺灣預拌混凝土部份,10月出貨量為47萬立方米,國產表示,以目前的發貨量看來,11月有機會突破48萬立方米,甚至上看49萬;而預料12月1日新增設的臺北港混凝土廠正式加入營運,月出貨量還可望再攀升至50萬立方米。
國產表示,扣除湖南廠10月有大量庫存推升業績狀況,11月、12月雖可能較10月略降,但將可以呈現平穩。
法人則估,國產11月營收應可維持30億元左右,仍是歷史高檔區,12月則在湖南恐有雪季干擾,單月營收估將降至28億元,惟整體第4季合并營收將維持88億元,季增率7%,旺季表現亮麗。
法人并估,國產10月自結稅前盈余1.67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凈利1.43億元,預料11月在處分寶齡(1760)獲利挹注下,單月稅前凈利上看1.8~2億元、12月亦可望維持10月相當水平。
法人預估,國產第4季歸屬母公司業主凈利將可上看4.6億元,較第3季的2億元倍增,全年獲利上看7.8~8億元,EPS則可達0.52、0.53元,較去年度的0.14元大幅成長。
而展望明年度,國產在臺北港將有更多預拌混凝土上下游垂直整合的綜效顯現,包括進口砂石、爐石和飛灰持續增加中,而國產也將透過子公司購入2艘2.7萬公噸散裝船,以因應材料進口需求,再加上臺北港以自動化設備運送、分裝砂石,將可有效降低成本。因此法人預估,國產的臺灣混凝土營運,有機會再持續轉佳,明年毛利率表現更樂觀。
國產10月營收30.94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紀錄,其中,除復興航空(6207)營收平穩貢獻10億元,其余則來自臺灣的預拌混凝土和中國水泥廠的營收成長帶動。國產表示,10月臺灣混凝土發貨量約為47萬立方米,而中國大陸則有湖南廠的發貨破紀錄,主因當地需求暢旺,再加上公司在旺季之初尚有較多庫存因應,致營收沖高,惟預料11月的湖南廠發貨量將回到正常。
國產指出,目前公司在大陸水泥報價均已調漲,福建廠每公噸已由280元持續調升,目前標價達到340元人民幣;而湖南廠的報價更佳,每公噸達到360元人民幣,而漲價消息由于在10月釋出,新接單陸續適用,因此11月的平均產品售價會比10月更佳。
臺灣預拌混凝土部份,10月出貨量為47萬立方米,國產表示,以目前的發貨量看來,11月有機會突破48萬立方米,甚至上看49萬;而預料12月1日新增設的臺北港混凝土廠正式加入營運,月出貨量還可望再攀升至50萬立方米。
國產表示,扣除湖南廠10月有大量庫存推升業績狀況,11月、12月雖可能較10月略降,但將可以呈現平穩。
法人則估,國產11月營收應可維持30億元左右,仍是歷史高檔區,12月則在湖南恐有雪季干擾,單月營收估將降至28億元,惟整體第4季合并營收將維持88億元,季增率7%,旺季表現亮麗。
法人并估,國產10月自結稅前盈余1.67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凈利1.43億元,預料11月在處分寶齡(1760)獲利挹注下,單月稅前凈利上看1.8~2億元、12月亦可望維持10月相當水平。
法人預估,國產第4季歸屬母公司業主凈利將可上看4.6億元,較第3季的2億元倍增,全年獲利上看7.8~8億元,EPS則可達0.52、0.53元,較去年度的0.14元大幅成長。
而展望明年度,國產在臺北港將有更多預拌混凝土上下游垂直整合的綜效顯現,包括進口砂石、爐石和飛灰持續增加中,而國產也將透過子公司購入2艘2.7萬公噸散裝船,以因應材料進口需求,再加上臺北港以自動化設備運送、分裝砂石,將可有效降低成本。因此法人預估,國產的臺灣混凝土營運,有機會再持續轉佳,明年毛利率表現更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