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安陽中聯在管理提升、節支降耗、降本增效、職場管理和市場協同等方面,為整個集團、整個水泥行業帶了個好頭,樹立了一個樣板、一個標兵,值得集團600多家企業上上下下學習——
這是8月6日,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帶領副總經理郭朝民、中國建材股份公司副總裁、中國聯合水泥董事長崔星太等,在安陽市委書記張笑東,正市長級干部陳明今等陪同下,到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視察指導工作時說的一番話。
一個僅僅投產兩年的新企,為何能得到宋志平董事長這么高的評價呢?這是他在充分了解企業發展經歷和現狀后有感而發的。
是的,自2001年公司新的領導班子上任以來,肩負著全廠職工的殷切期望,從當時只有10余平米的“蝸居”起步,以嶄新的管理、創新的思路、全新的要求,在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聯合水泥的正確領導下,帶領著公司員工在短短數年內創造了一系列的變化,實現了新的騰飛。
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前身為安陽海軍水泥廠,始建于1969年。其總廠(即現在的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距市區29公里,分廠(即現在的安陽水泥粉磨站)位于安陽市區,地理位置優越。原有三條濕法回轉窯生產線,年生產水泥40萬噸。產品先后獲得河南省、總后勤部、海軍及國家建材局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企業在多年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并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同行業、同類型企業的最好水平,在軍內外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進入2000年,因多種因素,企業于當年7月份全面停產,職工全部下崗,當時近千名下崗職工一下子涌入了社會,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軍轉干部和復轉軍人,在安陽無田無地,無親無友,再就業年齡又偏大,工作難覓。好多職工為了生活只好擺起了地攤,當起了搬運工。職工生活沒有保障,困難逐年加重,情緒極不穩定。加之原軍工企業在部隊管理時欠繳地方巨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曾經引發過大規模群體進京上訪事件,企業先后有300余人次復轉軍人赴京上訪,要求解決困難和遺留問題。引起了中央軍委、國資委、中國建材、河南省委、省政府、安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給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當時為了全廠職工的生活,企業先后將分廠和總廠生產線對外租賃承包,但由于承租方不履行承包合同,在交完第一年租賃金后就不再交納租金。正當企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關鍵時刻,2001年新的領導班子臨危受命。為了維護企業利益,在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聯合水泥的大力支持下,一班人經過一年多的法律訴訟,分別于2003年和2004年收回了分廠和總廠的經營權。
2003年安陽市對安林公路進行拓寬改造,因安陽分廠靠公路太近,河南省原副省長李新民在考察治理情況時,要求安陽分廠關閉,廠領導一班人得到消息后,在中國聯合水泥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組織人員就安陽分廠的發展戰略,對安陽市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將工廠關停后職工的安排,對社會帶來的不穩定因素等,積極與安陽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市環保局、安林公路治理指揮部進行匯報和協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在安陽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于使安陽分廠保留了下來,為海工廠的發展爭取到了新的發展機遇。雖然工廠保了下來,廠領導一班人考慮到工廠長久發展,積極應對,加強治理,從內部環境到外部環境,全面考慮,統籌兼顧,一方面美化亮化,一方面治理改造。現已被作為全市環境治理先進單位。
2004年因原企業正常生產時欠客商費用等原因,供貨商對海工廠提出了法律訴訟,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后兩次委托拍賣行拍賣“海工”商標,并在《安陽日報》進行公告,全廠職工知道后,對“海工”商標被拍賣感到惋惜,廠領導一班人積極應對,態度明朗,“海工”商標是海工人幾十年用辛勤汗水換來的,包涵著全廠職工太多的血汗和情感,不愿看到“海工”商標在自己手里丟掉。公司一方面安排人員與債權人接洽、商討解決辦法,一方面積極與法院溝通協調,尋找好的處理措施,又帶領有關人員上北京到商標局,上山東與債權人接觸,研究債務償還辦法,爭取債權人的諒解和支持,經過多方努力,“海工”商標拍賣終于取消,經過大家的努力,“海工”商標終于保留了下來,重新為海工廠所有。
這是8月6日,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帶領副總經理郭朝民、中國建材股份公司副總裁、中國聯合水泥董事長崔星太等,在安陽市委書記張笑東,正市長級干部陳明今等陪同下,到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視察指導工作時說的一番話。
一個僅僅投產兩年的新企,為何能得到宋志平董事長這么高的評價呢?這是他在充分了解企業發展經歷和現狀后有感而發的。
是的,自2001年公司新的領導班子上任以來,肩負著全廠職工的殷切期望,從當時只有10余平米的“蝸居”起步,以嶄新的管理、創新的思路、全新的要求,在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聯合水泥的正確領導下,帶領著公司員工在短短數年內創造了一系列的變化,實現了新的騰飛。
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前身為安陽海軍水泥廠,始建于1969年。其總廠(即現在的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距市區29公里,分廠(即現在的安陽水泥粉磨站)位于安陽市區,地理位置優越。原有三條濕法回轉窯生產線,年生產水泥40萬噸。產品先后獲得河南省、總后勤部、海軍及國家建材局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企業在多年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并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同行業、同類型企業的最好水平,在軍內外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進入2000年,因多種因素,企業于當年7月份全面停產,職工全部下崗,當時近千名下崗職工一下子涌入了社會,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軍轉干部和復轉軍人,在安陽無田無地,無親無友,再就業年齡又偏大,工作難覓。好多職工為了生活只好擺起了地攤,當起了搬運工。職工生活沒有保障,困難逐年加重,情緒極不穩定。加之原軍工企業在部隊管理時欠繳地方巨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曾經引發過大規模群體進京上訪事件,企業先后有300余人次復轉軍人赴京上訪,要求解決困難和遺留問題。引起了中央軍委、國資委、中國建材、河南省委、省政府、安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給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當時為了全廠職工的生活,企業先后將分廠和總廠生產線對外租賃承包,但由于承租方不履行承包合同,在交完第一年租賃金后就不再交納租金。正當企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關鍵時刻,2001年新的領導班子臨危受命。為了維護企業利益,在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聯合水泥的大力支持下,一班人經過一年多的法律訴訟,分別于2003年和2004年收回了分廠和總廠的經營權。
2003年安陽市對安林公路進行拓寬改造,因安陽分廠靠公路太近,河南省原副省長李新民在考察治理情況時,要求安陽分廠關閉,廠領導一班人得到消息后,在中國聯合水泥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組織人員就安陽分廠的發展戰略,對安陽市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將工廠關停后職工的安排,對社會帶來的不穩定因素等,積極與安陽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市環保局、安林公路治理指揮部進行匯報和協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在安陽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于使安陽分廠保留了下來,為海工廠的發展爭取到了新的發展機遇。雖然工廠保了下來,廠領導一班人考慮到工廠長久發展,積極應對,加強治理,從內部環境到外部環境,全面考慮,統籌兼顧,一方面美化亮化,一方面治理改造。現已被作為全市環境治理先進單位。
2004年因原企業正常生產時欠客商費用等原因,供貨商對海工廠提出了法律訴訟,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后兩次委托拍賣行拍賣“海工”商標,并在《安陽日報》進行公告,全廠職工知道后,對“海工”商標被拍賣感到惋惜,廠領導一班人積極應對,態度明朗,“海工”商標是海工人幾十年用辛勤汗水換來的,包涵著全廠職工太多的血汗和情感,不愿看到“海工”商標在自己手里丟掉。公司一方面安排人員與債權人接洽、商討解決辦法,一方面積極與法院溝通協調,尋找好的處理措施,又帶領有關人員上北京到商標局,上山東與債權人接觸,研究債務償還辦法,爭取債權人的諒解和支持,經過多方努力,“海工”商標拍賣終于取消,經過大家的努力,“海工”商標終于保留了下來,重新為海工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