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近日出臺的《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提出,加快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建設專項行動。
《規劃》提出,深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建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等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共同完成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疏港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新能源汽車運輸比例達到70%左右,區域內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煤炭、礦石、焦炭等綠色運輸比例大幅提升。建設晉陜蒙煤炭主產區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大力推進區域內貨運鐵路和鐵路專用線建設,到2025年,山西、陜西、內蒙古(呼包鄂地區)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且有出省運輸需求的煤炭礦區和煤炭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或專用鐵路接入比例大幅提升,出省(區)運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鐵路運輸比例力爭達到80%左右。
《規劃》提出,加快完善海運全球服務網絡。優化煤炭、原油、礦石、集裝箱、液化天然氣等專業化海運系統,鼓勵企業完善全球海運干線網絡,拓展以在境外投資的港口為節點的國際航線,推動對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利用和常態化運行,進一步提高第三國航線規模,推進基于區塊鏈的全球航運服務網絡建設。優化海運船隊規模結構,發展液化天然氣船船隊,進一步提高集裝箱、原油、干散貨、特種運輸船隊國際競爭力。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優化進出境船舶與貨物監管流程,支持口岸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促進海運便利化。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碼頭建設和運營商、綜合服務商,加強港口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陸海快線等高效銜接,服務支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