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的華強北地標建筑、70多層的賽格大廈發生搖晃,樓內一萬多人緊急疏散。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賽格廣場建筑面積169000平方米,地上72層,地下4層,總建筑高度354米,采用了框筒結構體系和鋼管砼柱、鋼梁組合結構,是世界上最高的鋼管砼結構工程。
此次大樓為何出現晃動也成為業內人士討論的焦點。
5月19日,一名土木工程方面的業內人士就高層建筑的原因,向記者分析了以下四種可能:
一是如果該大樓有阻尼器,或因阻尼器產生故障,不能有效抵消風致晃動。但目前暫不能確定該大樓是否有阻尼器;
二是結構的整體剛度產生變化。如果附近有其他施工作業,可能使賽格大廈的地基受到了擾動;
三是賽格大廈采用的是鋼管混凝土的結構。該結構有一些明顯缺點,需把混凝土注入相對細小的鋼管。如果操作不當或者檢查不及時,則會出現鋼管中核心混凝土的缺陷,主要表現為孔洞,脫空和蜂窩。這些缺陷的產生也將會導致整體結構剛度變化;
四是類似于去年虎門大橋的晃動,大樓跟風產生了共振。
該名業內人士介紹,高層建筑普遍存在晃動的情況。他舉例,例如紐約世貿中心,在春季刮風時,通常搖晃偏離中心15~30厘米,在強颶風作用下,位移可達1米,設計按最大風力下的最大偏離為1.2米。
他稱,解決晃動情況的普遍方法,就是加阻尼器。
記者此前報道,阻尼器是一種為了削減強風下高層晃動的專業工程裝置,可與主體結構共振,能消減大樓晃動。
認證為“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化學博士”的楊溢,在知乎回答相關問題時,他也分析到大樓晃動可能是阻尼器達到位移極限、橫風共振或地基土壓不平衡或低頻振動。
中建科工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接受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掌握信息看,這是一種偶然的頻率巧合,就是共振現象。
記者此前報道,5月18日13時許,深圳市賽格廣場大廈出現振動現象,所有人員安全疏散。
5月18日,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官方微博通報,當日13時50分許,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值班室接報: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街道賽格大廈出現搖晃。經我局查看并分析全市各地震監測臺站數據,今日深圳市未發生地震。賽格大廈搖晃原因相關部門正在核查。
18日下午,記者從深圳市消防支隊獲悉,事發后深圳消防已接警并到場處置。
18日18時許,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官方微博通報,經專家初步檢測排查,大樓周邊場地未見地面開裂情況,未見幕墻板塊脫落損壞。
18日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情況通報稱,經查,13:30后大廈未再發生振動現象。目前大廈主體結構及周邊環境未發現涉及安全異常情況,周邊地面未發現開裂現象,室內鋼結構及裝飾面層處于正常狀態。具體振動原因還在調查中,大廈主體結構安全。
據央視新聞同日報道,據官方消息,當天深圳沒有發生地震及臺風,初步判斷大樓搖晃是自身結構造成。目前,消防、公安部門已經介入,官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