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房屋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混凝土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工程結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居住條件改善。
2019年,媒體報道了西江雅苑業主質疑工程質量的問題,引起了很大關注。(此前報道:“豆腐渣豪宅”事件持續發酵 劍指本地混凝土供應商)今年兩會期間,如何把好混凝土質量安全關,已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義烏市人大代表朱建林建議,提高商品混凝土質量,要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充分利用好周邊資源;在技術未能解決區分責任的前提下,明確混凝土質量問題負責制,并建立商品混凝土質量問題的評價體系;需要有專業機構進行統一管理,解決多口管理、無所適從的困境。
市人大代表趙偉認為,解決好樓盤質量問題,需要深入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對問題項目的常態化質量監管,依法依規啟動調查處理程序,并督促開發商建立業主開放日監督檢查機制。
“當前,義烏工程建設量大面廣,規模空前,商品砼市場競爭激烈,把好質量關成為重中之重。”市政協委員虞海菊認為,確保質量必須建立切實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防止和減少混凝土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真正讓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為此,虞海菊建議,各相關部門應協同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完善商品混凝土質量監管體系;合理規劃好砂石資源開采,加強砂石加工場等源頭質量管控;加強對商品混凝土企業的監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混凝土企業的原材料及出廠混凝土的質量,將市外供入義烏的商品混凝土一同納入企業誠信考核,并建立進義混凝土企業積分動態考核制度;規范建設投資主體行為,健全價格調控機制,并對造成混凝土質量事故的直接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
市政協委員李二橋也建議,建設部門應定期對混凝土配方進行抽查,所有混凝土攪拌車強制安裝監控設備,混凝土試樣塊的取樣必須從混凝土攪拌車上取樣,不得自行制作,同時規范機制砂的生產現場,對質量要求進行規范,源頭控制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