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由山西省建筑業協會鋼筋混凝土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山西省混凝土行業2019年年會暨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太原舉辦。大會以“提質、增效、創新、共贏”為主題,旨在推動山西混凝土行業全方位創新,突破當前面臨的困境,領會高質量發展的精髓和內涵,提升新產業環境下混凝土行業自我協調、自我管理、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能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省建筑業協會會長王凡、秘書長張新民,(國家)建材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首席專家崔源聲,徐州徐工施維英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山西省材料與信息職業教育集團秘書長賈晉寧,北京砼享未來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聞寶聯,北京建筑大學教授宋少民,武漢大學教授梁文泉,山西省建筑業協會鋼筋混凝土專業委員會會長宋建榮、副會長趙安全、張慧愛等以及專家組委員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還邀請了國內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專家向大會傳經送寶、建言獻策,省內各市混凝土協會及混凝土企業代表近三百人出席了會議。
張新民在講話中肯定了全省混凝土行業在專委會帶領下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和為全省建筑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他說,山西是建筑小省,但近年來堅持爭創建筑管理強省,2019年山西建筑業實現零的突破,首次獲得我國工程建設領域最高榮譽——國家優質工程金獎。金獎項目采用了8萬平方米的清水混凝土,受到全國同行一致好評,背后就有混凝土企業的貢獻。近年來全省工程質量不斷提升,離不開混凝土企業嚴格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
宋建榮作題為《提質增效管理創新引領我省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報告。2019年,為進一步提高全省預拌混凝土行業科學生產、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水平,專委會和山西恒臺建業集團牽頭組織20個會員單位共同編制了山西省《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標準》DBJ04/T392-2019地方標準(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對全省預拌混凝土企業的廠區建設、設備管理、生產技術提升及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為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全面掌握全省混凝土企業整體情況,專委會與專家組以“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為宗旨,進行了數月的深入調研。在國家大力提倡減稅降負背景下,針對行業成本核算難的特點,向山西省稅務局所得稅處及減稅降負辦提交了《關于針對混凝土行業稅收實行核定征收辦法的申請報告》,申請混凝土行業企業在稅收上統一實施“核定征收”方式,既保證了增值稅繳納水平不減少及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又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降低了經營風險。針對原材料緊缺,混凝土行業舉步維艱的現狀,編寫了《關于山西省近兩年來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情況調研報告》,呈送省建筑業協會和行業主管部門,對預拌混凝土行業生產質量管理和綠色發展提出了全面系統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推進優勢資源共建共享,2019年6月,專委會與北京砼享未來工程技術研究院搭建了互幫互助合作平臺,構建研究機構和行業合作協同的互補創新模式,實現雙方全面融合。
宋建榮在報告中介紹,當前山西預拌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產能利用率僅為1/3。呼吁混凝土行業要借鑒學習其它行業,通過區域功能調整、產能規劃、嚴格質量和環保監管,淘汰一批落后混凝土生產企業。同時要做好行業戰略規劃和轉型升級,在產業鏈延伸、裝備技術提升、綠色生產、材料應用等方面多下功夫。
宋少民、梁文泉分別以《機制砂與現代混凝土技術要點》《預拌混凝土高質量發展途徑及目標》為題做大會專題報告。技術交流圍繞混凝土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展開,來自北京砼享未來、北京市政集團、江蘇晨日環保、徐州徐工施維英、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山西大學混凝土外加劑研究中心、(國家)建材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廣州惠邦信息、山西佳維新材料、遼寧新友環保、武漢中科巖土工程的技術專家向大會分享了關于混凝土質量控制、白云石粉應用于混凝土、智能化連續生產干粉砂漿、機制砂混凝土配比優化、外加劑組份與混凝土流速、被動式建筑、混凝土智能工廠建設、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應用、混凝土環保裝備及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內容。
高質量發展論壇圍繞“提質增效、管理創新”主題展開,交流的觀點有:整合資源、創新突破目前混凝土行業落后的生產經營模式,規避經營風險迫在眉睫;沒有質量保證,增效等于零;行業發展光有產學研不夠,還需要社會上相關機構的關注參與;管理創新上要找到短板、體系作戰;國際上管理創新的經驗是縱向一體化;工藝創新方面,混凝土行業要向水泥行業學習。
會議隆重表彰了“2018年度山西省混凝土行業綠色生產示范企業”和“2018年度山西省混凝土行業綠色示范先進個人”;增補了專委會理事單位、理事;山西恒臺建業集團與徐州徐工施維英機械有限公司舉行了合作簽約儀式;交流展示了一批混凝土行業最新裝備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