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剛剛過去的世界環境日,成都市民收到了“成都藍”。然而隨著顆粒物污染的逐漸改善,臭氧成為影響成都夏季空氣質量和優良天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溫度高、輻射強的7月、8月,臭氧污染威脅分外明顯,如何對付這一夏季“氣質”“殺手”?
記者日前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成都市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正式下發,以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污染源排放管控為著力點,實施“科學指導、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全過程防治措施,并確立“臭氧污染天數同比削減,力爭在2018年基礎上減少6天”的工作目標。
6月至8月對水泥企業生產線實行錯峰停窯
梳理方案中部署的重點任務,記者發現工業源排放管控依舊排在首位。在強化涉及VOCs排放重點行業達標整治的同時,對涉及VOCs、NOx排放重點企業的監管也將更嚴。
具體來看,將堅決依法查處擅自停用廢氣收集和治理設施、故意稀釋排放、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未及時更換吸附劑、催化劑等耗材和廢氣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6月至9月,相關區(市)縣還將每月針對轄區內未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的高架源開展1次監督性監測。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成都將嚴格落實涉氣企業錯峰生產,支持家具制造、包裝印刷、表面涂裝、制藥等使用VOCs溶劑的企業以及涉及NOx排放的企業妥善安排年度生產計劃,在5月至9月開展生產工藝和治理設施升級改造,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料、煤炭等使用和排放。
6月至8月,對水泥企業生產線實行錯峰停窯,NOx排放濃度在50-100mg/m3之間的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時間不低于30天;在100-150mg/m3之間的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時間不低于35天;高于150mg/m3的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時間不低于40天。同樣在6月至8月,平板玻璃生產行業需加大噴氧量,在治理設施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進一步減少NOx排放。
6月30日前對全市隧道窯企業開展考核打分,經考核合格的實施綠色調度,不納入夏季錯峰生產范圍。不合格的,與采用輪窯工藝的磚瓦窯企業一并納入夏季錯峰生產范圍,分兩個批次分別于7月19日至8月18日、8月5日至9月4日開展錯峰生產。
7月至8月工地不得開展涉及VOCs排放作業工序作業
6月30日前,引導全市涉及VOCs排放作業工序的工地(大中型裝修工程、外立面改造工程、道路畫線作業、道路瀝青鋪設作業)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制定錯峰施工方案,原則上7月至8月不得開展涉及VOCs排放作業工序作業。7月至8月,將由各區(市)縣每月開展一次對涉及VOCs排放作業工序工地專項檢查,市級相關部門每月開展1次對涉及VOCs排放作業工序工地專項督查,對違規施工工地,一律由行業主管部門依法查處,并納入信用考核。
7月1日起成都將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
7月1日起,成都將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并推廣新能源車應用,加強車輛入城管控,推廣綠色出行,強化檢驗機構和維修單位的監管。相比“國五”,“國六”在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都更加嚴格。
“瞄準”移動源污染管控,成都還將柴油貨車、“運渣車”、“黑煙車”、非道路移動機械作為監管重點。6月至9月,將柴油貨車所屬大戶企業和柴油貨車聚集地作為重點抽查對象和區域,每周組織開展1次對柴油貨車的路檢或場檢?!斑\渣車”監管方面,將全市備案的運渣車實時錄入智慧工地系統,對進入工地的運渣車利用高清攝像頭采集信息后進行比對,對不合格運渣車進入工地情況進行自動報警、自動推送,并據此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罰和信用扣分。
8月為重點攻堅月實施區域污染協同減排
全面推進臭氧污染管控,聯防聯控是重要手段之一。
記者了解到,成都各區(市)縣將加大抽檢力度,開展跨界污染防治協調聯動,落實邊界區域共保共治責任,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問題進行聯合執法。
同時,將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成都周邊城市空氣質量管控,采取強化火力發電、玻璃生產、水泥生產行業和20t/h(或14MW)及以上鍋爐NOx排放管控、重點企業錯峰生產、聯防露天焚燒等措施,實施區域污染協同減排,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共享機制,防止發生跨區域性污染。
此外,將加強臭氧污染風險應急管控。根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對臭氧污染形勢的分析研判結果,發生臭氧中度污染預警時,在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適時下發強化管控通知,進一步強化對工業企業、建筑工地、餐飲企業、汽修行業、加油站監管,降低污染程度。一旦發生臭氧重度污染預警時,除上述措施外,將及時啟動四川盆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控機制,啟動周邊城市污染源強化管控措施。
據悉,成都各區市縣還將以8月為重點攻堅月,針對重點區域制定專項空氣質量保障和督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