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在陜西水泥市場上再一次擴大了自己的實力。日前,由海螺集團投資20億元的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項目在陜西千陽啟動建設,預計一年后建成,屆時海螺集團陜西公司的水泥年產能將達到400萬噸。該項目的投產無疑讓本就競爭激烈的陜西水泥市場更加白熱化。
進軍陜西
海螺水泥在甘肅平涼5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開工建設后,進入陜西市場已然是該公司在西北市場的重要戰略舉措。據了解,海螺水泥在基本完成沿海、沿江地區T形戰略布局后,把華南和中西部作為戰略重點。海螺水泥主動退出祁連山后,和甘肅省政府達成有關協議,將在甘肅西部新建幾家工廠。海螺水泥擴能總體原則是“以建設新廠為主,收購兼并為輔”。
除了在陜西千陽的項目啟動外,日前咸陽市人民政府官網上登出消息,在第十三屆西洽會上,海螺水泥與禮泉縣簽約,將投資43億元在禮泉縣建設水泥生產項目。據了解,海螺將興建4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1000萬噸水泥粉末和2×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年產值達30億元。
由此可見,海螺水泥進軍西北已經形成平涼-千陽-禮泉“一”字型布局,為其向關中-天水經濟帶進軍打下基礎。業內專家認為,這也將使初顯雛形的陜西水泥格局發生新變化。
已到資產重組階段
2005年以來,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陜西水泥激烈競爭局面已經形成。到2008年年底,在陜西水泥行業中,冀東-海德堡水泥將形成780(800)萬噸、堯柏水泥形成510萬噸、聲威水泥形成400萬噸、秦嶺水泥形成380萬噸的年產能。
此外,秦嶺水泥兩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已被核準。冀東水泥和陜西天柱水泥合作擬在陜西鳳翔建設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聲威水泥銅川二期5000噸/日生產線和堯柏水泥洋縣、勉縣生產線均在建設中。數據顯示,僅2008年將要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就達680萬噸,預計2009年,還將有800萬~1000萬噸水泥產能形成。據初步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陜西水泥產能將達到3390萬噸,在建和已經核準的生產線產能2500萬噸,兩者合計5890萬噸。對于陜西這個3700萬人口的西部省份,已經大大富余。
業內專家認為,陜西水泥已經到了資產重組階段,具備了資產重組外部條件。該專家表示,陜西水泥規模較小,年產100萬噸以上水泥的企業有11家,沒有一家企業產能超過1000萬噸。多年來,陜西水泥資產重組步伐緩慢,除了冀東水泥和海德堡成功合作并在陜西創造良好業績外,秦嶺水泥資產重組可謂困難重重,步履艱難。另有意大利水泥收購光宇水泥。除此之外,未發生其它實質意義上的合作和重組。所以,海螺水泥進入陜西,對加快陜西水泥的整合和資產重組將有積極作用。
ST秦嶺錯失發展良機
根據西北五省其他4家水泥上市公司公布的2008年財務報告,天山股份、青松建化、賽馬實業、祁連山去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增加了39%、38%、38%和45%,營業利潤率分別為28%、25%、39%和40%,惟有ST秦嶺在產銷量均增加30余萬噸的基礎上,去年的營業收入下降了3.5%,營業利潤顯示為虧損。
在2007年盈利后,2008年ST秦嶺又因3.33億元的虧損,財務狀況急劇惡化。截至去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94%,賬面貨幣資金僅1906萬元,只占到總資產17億元的1.1%,短期負債3.92億元,共有4.59億元的銀行借款及利息逾期未還。現金流緊張的ST秦嶺,要維護固有的地盤,已是力不從心。
原先的陜西水泥龍頭已然錯失了自己的發展良機。2001年至今,冀東水泥經過8年的經營,以800萬噸的產能后來居上,聲威水泥最近連續兩年產銷居陜西水泥企業首位,中材水泥隨時欲出擊關中,海螺集團400萬噸高起步,ST秦嶺經營多年的市場遭遇“鯨吞”。2008年,ST秦嶺的水泥產量為254萬噸,只占陜西當年水泥總產量3400噸的7.5%。
當前,進行債務重組和資產重組,已成為ST秦嶺今年的首要工作。不過,要走出當前的困境尚需時日。
進軍陜西
海螺水泥在甘肅平涼5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開工建設后,進入陜西市場已然是該公司在西北市場的重要戰略舉措。據了解,海螺水泥在基本完成沿海、沿江地區T形戰略布局后,把華南和中西部作為戰略重點。海螺水泥主動退出祁連山后,和甘肅省政府達成有關協議,將在甘肅西部新建幾家工廠。海螺水泥擴能總體原則是“以建設新廠為主,收購兼并為輔”。
除了在陜西千陽的項目啟動外,日前咸陽市人民政府官網上登出消息,在第十三屆西洽會上,海螺水泥與禮泉縣簽約,將投資43億元在禮泉縣建設水泥生產項目。據了解,海螺將興建4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1000萬噸水泥粉末和2×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年產值達30億元。
由此可見,海螺水泥進軍西北已經形成平涼-千陽-禮泉“一”字型布局,為其向關中-天水經濟帶進軍打下基礎。業內專家認為,這也將使初顯雛形的陜西水泥格局發生新變化。
已到資產重組階段
2005年以來,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陜西水泥激烈競爭局面已經形成。到2008年年底,在陜西水泥行業中,冀東-海德堡水泥將形成780(800)萬噸、堯柏水泥形成510萬噸、聲威水泥形成400萬噸、秦嶺水泥形成380萬噸的年產能。
此外,秦嶺水泥兩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已被核準。冀東水泥和陜西天柱水泥合作擬在陜西鳳翔建設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聲威水泥銅川二期5000噸/日生產線和堯柏水泥洋縣、勉縣生產線均在建設中。數據顯示,僅2008年將要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就達680萬噸,預計2009年,還將有800萬~1000萬噸水泥產能形成。據初步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陜西水泥產能將達到3390萬噸,在建和已經核準的生產線產能2500萬噸,兩者合計5890萬噸。對于陜西這個3700萬人口的西部省份,已經大大富余。
業內專家認為,陜西水泥已經到了資產重組階段,具備了資產重組外部條件。該專家表示,陜西水泥規模較小,年產100萬噸以上水泥的企業有11家,沒有一家企業產能超過1000萬噸。多年來,陜西水泥資產重組步伐緩慢,除了冀東水泥和海德堡成功合作并在陜西創造良好業績外,秦嶺水泥資產重組可謂困難重重,步履艱難。另有意大利水泥收購光宇水泥。除此之外,未發生其它實質意義上的合作和重組。所以,海螺水泥進入陜西,對加快陜西水泥的整合和資產重組將有積極作用。
ST秦嶺錯失發展良機
根據西北五省其他4家水泥上市公司公布的2008年財務報告,天山股份、青松建化、賽馬實業、祁連山去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增加了39%、38%、38%和45%,營業利潤率分別為28%、25%、39%和40%,惟有ST秦嶺在產銷量均增加30余萬噸的基礎上,去年的營業收入下降了3.5%,營業利潤顯示為虧損。
在2007年盈利后,2008年ST秦嶺又因3.33億元的虧損,財務狀況急劇惡化。截至去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94%,賬面貨幣資金僅1906萬元,只占到總資產17億元的1.1%,短期負債3.92億元,共有4.59億元的銀行借款及利息逾期未還。現金流緊張的ST秦嶺,要維護固有的地盤,已是力不從心。
原先的陜西水泥龍頭已然錯失了自己的發展良機。2001年至今,冀東水泥經過8年的經營,以800萬噸的產能后來居上,聲威水泥最近連續兩年產銷居陜西水泥企業首位,中材水泥隨時欲出擊關中,海螺集團400萬噸高起步,ST秦嶺經營多年的市場遭遇“鯨吞”。2008年,ST秦嶺的水泥產量為254萬噸,只占陜西當年水泥總產量3400噸的7.5%。
當前,進行債務重組和資產重組,已成為ST秦嶺今年的首要工作。不過,要走出當前的困境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