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克控股集團的“十三五”規劃中,“實現兩化融合、逐步建成信息化智能化工廠”被列為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的前三年里,奧克集團一直在持續推進這一工作,2018年集團的兩化融合工作又取得了一系列進展與成就,為實現集團確立的“十三五”目標奠定了基礎。
朱建民告訴記者,2018年,奧克集團以科技和模式創新為驅動力,聚焦環氧衍生精細化工等新材料產業發展,實現了主營業務銷售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31%,經營利潤同比增長75%以上,經營質量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兩化融合工作穩健推進,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包括集團總部信息化辦公平臺建成投用,奧克乙氧基化數字車間基礎建設完成并在運行中不斷改進提升,多家子公司成為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組織申報國家工信部《數字化車間集成標準研究與試驗驗證》項目,奧克股份提出了以安全、環保、效益為兩化融合與智能工廠的建設目標,修訂了兩化融合發展規劃等等。
“這些工作,為奧克集團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奧克在環氧乙烷精深加工產業行業中的領軍地位、實現高效率經營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朱建民表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里,奧克集團在兩化融合與智能工廠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自主創新開發的乙氧基化數字車間如何與ERP系統有效融合,如何開發建設能充分滿足奧克“安全、環保、效益”兩化融合建設目標的信息化智能化體系。為此,奧克集團認真總結經驗、擴大學習咨詢交流范圍,先后聘請多家信息化咨詢機構對公司兩化融合建設進行咨詢策劃,進一步完善了奧克信息化方案,并通過培訓和招聘,加速建設奧克集團兩化融合專業化隊伍。
從奧克集團兩化融合實踐中,朱建民對信息化升級的復雜性也深有體會:“盡管目前許多精細化工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較高,但是,精細化工裝置而言,要實現系統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企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挑戰主要來自于裝置的信息化改造投資大,相關設備升級成本高,系統開發周期長等,而且,精細化工行業的危險性和環保要求也使得企業信息化改造與建設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對信息化專業人才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結合企業的實踐,他提醒道:“精細化工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建設,規劃智能工廠升級路線時,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更離不開成功示范案列與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談到2019年的發展規劃,朱建民表示,奧克集團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兩化融合,扎實推進具有奧克特色的以ERP為主體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建設,并加速乙氧基化數字車間在集團內部的應用推廣,努力實現主要系統的數據協同集成和智能化運用,為奧克集團沿海沿江百萬噸乙氧基化產能的“安全、環保、效率”的高質量運行,為促進我國環氧乙烷精深加工產業兩化融合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