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反映人(王共偉)來電,稱在安徽蕭縣境內310國道兩側有多家商砼公司和拌合站等污染企業,不顧周邊群眾的生存環境污染肆意,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污染一
記者于4月23日上午,驅車趕到了安徽蕭縣黃口鎮徐樓村310國道路北側看到了一家名為(華強商砼混凝土公司),走近觀察,整個廠區被鋼結構框架包圍著,混凝土運輸車一輛接著一輛緊張有序的完成裝料運輸,后院一輛大型鏟車正在向料斗內鏟運砂石料,整個廠區的工人、設備都在忙碌之中,而在廠區大門口兩側的溝渠內,記者看到混凝土水泥廢渣隨意傾倒的痕跡,因為剛下過雨,溝渠內的水被高堿性水泥廢渣覆蓋,呈現出灰白色,四個散裝水泥罐聳立在廠區大門口,因向運輸車內進行裝料而飄散出來的水泥粉塵被風一吹,四處飄揚,更為嚴重的是裝載砂石料的鏟車工作時,產生的粉塵更是嚴重,整個廠區因為沒有做任何密封和抑塵噴淋措施,只要生產時,粉塵煙霧隨風四處飄揚,把附近的果園和農田里的農作物,都滿滿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灰衣裳”。
污染現場(如圖)
污染二
記者沿著310國道一路向東,來到了位于蕭縣閆集鎮境內310國道路南汪樓村北側一家名為(中冶交通2號水穩拌合站)砂石料拌合站,現場污染的情況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砂石料沒有任何覆蓋抑塵設施,大型工程機械正在院內進行裝載上料作業,幾十輛運輸車一字排開等待裝載,現場產生的粉塵更是讓人不敢靠近,這家拌合站簡陋至極,任何環保防塵抑塵覆蓋噴淋的設施都沒有,更不要說倉儲跟地面硬化了,由于粉塵煙霧太大,記者使用航拍對其進行拍攝,在廠區上方觀察,該廠區占地近百畝,廠區內砂石料堆積如山,緊挨著廠區南側就是農田、居民住戶,大型機械設備作業時,揚起的粉塵把南側農田里的小麥都染成了灰白色,現在臨近小麥開花成穗關鍵時期,水泥粉塵對其影響極大,附近村民也多次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均得不到任何處理,恐于該企業在當地的勢力,也是敢怒不敢言,據記者了解該拌合站是中冶交通集團G310國道蘇皖界至黃口段改造工程項目部的2號拌合站,1號拌合站在安徽蕭縣圣泉鄉境內,記者驅車在310國道向東一路走去,一路上也發現幾家商砼混凝土公司,標準化建設的程度,也著實讓記者看到不一樣的商砼企業,而在路過中冶交通1號拌合站時,記者發現該拌合站干凈整潔,倉儲和水泥罐體都進行了抑塵密封,院內的原材料也進行了覆蓋,與2號拌合站形成鮮明的對比。
污染現場(如圖)
記者隨后對這兩家企業向蕭縣環保局12369環保熱線進行了實名舉報,蕭縣環保局12369接線員在了解情況后表示:“將記者反饋的企業污染情況立即向領導予以匯報,并安排相關人員前去查處核實。”記者在現場等待近5個小時也沒有見到蕭縣環保局前來查處。
2018年初掀起了新一輪的環保回頭看風暴,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力度前所未有。新環保法的一個特點是,環保部門將與行政執法部門、司法部門加強聯動,違法者不僅受到行政的處罰,嚴重的還要受到刑事處罰。生態環境部主要負責人說,環保部門也有碰壁的時候。現實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的黨委政府及環保部門不落實自身的環境保護責任,導致環保的壓力層層衰減,越到基層責任越不清楚。按照環保法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對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責,3月1號生態環境部長李干杰在記者會上講到“讓所有污染企業暴露在陽光下”記者希望安徽省蕭縣環境保護部門能夠擔起環保監察重任,不包庇,不放過,依法從嚴從重對污染企業進行打擊,確保人民百姓生活在藍天白云下,并且要求違法者在接受環保處罰的同時恢復環境原貌,還當地百姓清新空氣,碧水藍天。
對于此事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