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工園區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呈快速發展勢頭,主要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衍變而來,經過二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建成一批規劃合理、產業協同、管理規范,對地方經濟具有極強帶動作用的先進化工園區,對于實現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集約化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提升行業安全環保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重要依托。
1、化工園區發展現狀
截至2016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已達到502家,其中國家級47家,省級262家,地市級193家;全國化工園區內規模以上企業約為1.5萬家,占全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總數的51%左右。化工園區日益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戰場,對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開發建設的化工園區約50家,占全國省級以上化工園區的16%左右。2017年評出的“中國化工園區20強”每平方公里土地增加值產出率達到9.7億元,單位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93噸標煤,單位萬元生產總值COD排放量0.32千克,單位萬元生產總值SO2排放量0.95千克,平均產業關聯度可達46%左右。
2、化工園區發展趨勢
(1)綠色化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邁出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轉變步伐的重要時期。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存在布局不盡合理、產業雷同突出、產業無序競爭、健康安全環保壓力大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特別是一些中小化工園區產業層次不高,安全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周邊環境污染嚴重。
“十三五”時期,化工園區綠色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實現循環化改造,園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水循環利用率顯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實現“零排放”;省級以上園區的土地投資強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20億元,重點化工園區全面承諾踐行責任關懷。
(2)信息化發展
化工園區的智慧化升級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編制的行業“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要全面提升化工園區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目前國內大部分化工園區的管理方式還比較粗放,智能化水平偏低,環境和安全依然是困擾園區發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期發生的幾起?;分卮笫鹿?,給化工園區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信息化正是解決這些問題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把化工園區真正打造成為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平臺,是“十三五”時期化工園區規范建設的重要內容。
(3)分類化發展
從成熟度來看,化工園區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完全成熟的園區。這些園區目前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具備成為世界級石化基地的條件,或已經向這個目標邁進。因此,園區需要引進真正符合產業鏈要求的企業,以及真正具有世界高新技術水平、能真正補充完善和提高園區整體水平的企業。從長遠發展趨勢看,這類園區還將逐步調整,即不符合園區未來發展方向的企業將被調整出來。
第二類園區是邁向成熟的發展中園區。這類園區已經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產業鏈;已經不再大規模招商引資,開始有了選擇意識和意愿,但需要向形成產業鏈的方向發展。對于這些園區而言,他們今后主要任務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向更好的園區靠攏,提高自身水平。
第三類園區是尚處在大量招商引資過程中的園區。這類園區擁有相對較多的存量土地,但核心龍頭項目不是很多,對項目的依存度大,尚處于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