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以來,錯峰生產、環保督察一直影響著水泥、玻璃行業的供給,產品價格也維持在階段性高點。近期,環保部公布兩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情況,并重申將持續進行去產能。分析人士指出,8月中下旬建材行業旺季即將來臨,疊加冬季環保限產加劇因素,預計后期水泥、玻璃價格有望再創階段新高。
水泥、玻璃環保風聲再起
近日,國家環保部官網上公告了《關于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專項督查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水泥、玻璃行業的環保監察風聲再起。
《通報》顯示,在督查期間,共現場核查水泥企業224家、平板玻璃企業66家,發現全國仍有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和設備的水泥熟料企業19家,產能433萬噸;水泥粉磨企業70家,產能2058.7萬噸;平板玻璃企業16家,產能1456.2萬重量箱。
督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部分地區工作滯后、違規建設生產問題仍然存在,落后產能淘汰不徹底等問題。部分地區利用法律手段倒逼產能退出效果尚不明顯,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地區職能部門監管仍存在薄弱環節。
因此環保部門強調,各地要強化督查督辦,進一步摸清查實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現狀,對產能清單進行再核實、再甄別,尤其是對產能“批小建大”問題進行認定并依法處理,盡快完善并主動公開本地區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建設項目庫,凍結產能基數,為進一步做好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去產能工作夯實基礎。
2016年10月前后,全國多地陸續發布了水泥錯峰生產方案,水泥、玻璃行業成為環保部門監管重點之一。2017年2月,國家多部委組成8個督查組,赴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
就在2017年7月25日至27日,中國水泥協會還發布了《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7-2020年)》。據媒體報道,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指出,去產能是水泥行業“十三五”期間重要內容。錯峰生產和停窯限產都是為實現去產能目標提供平穩過渡期,行業效益提升才能使得存續企業有能力獎補退出企業,推進去產能工作。
2016年5月,《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將達60%左右。
根據水泥供給側改革目標,到“十三五”末期,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將從現階段的68%達到80%左右。接下來幾年行業整體產能去化將在5億噸左右。
從各地公布的去產能規模計劃看,河南、江蘇、吉林計劃在兩三年內化解過剩產能1000萬噸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地則化解水泥過剩產能100萬-300萬噸。
旺季臨近價格有望上行
盡管從環保部門督察結果來看,水泥、玻璃行業仍問題重重。但不得不承認,環保重壓下,兩行業產能已有所縮減,產品價格一度直線上升。
以河南地區為例,水泥錯峰生產方案公布之后,2016年10月22日,河南地區多家主導水泥企業下發調價通知,水泥價格一次就上漲了100元/噸。在此前的9月底及10月6日,河南也上調了兩次價格,分別為100元/噸和30元/噸。三次調價后,河南主流P.O42.5散裝水泥的到廠價就達到近480元/噸,刷新了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價錄。
環保成為價格拉漲助推器
哪個行業傳出環保督察,相關概念股就要漲一漲,這似乎已成為2016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潛規則”。
其內在邏輯也十分明晰。環保壓力下行業落后產能被淘汰關停,煤炭化工等高污染行業產量大幅縮減,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呈現供大于求,商品價格出現上漲,帶動企業業績上行預期增強,從而拉動個股價格。
除去年因錯峰生產拉動板塊一度大幅上行的水泥板塊外,同樣因環保監察而價格上漲的造紙行業,也在去年11月迎來了整個板塊的七連陽。此外,今年以來受市場熱捧的小金屬鈷、釩、稀土等,價格大漲也都包含了環保限產的因素。
可以預見的是,環保對于產業、商品甚至A股的影響仍將持續。
近日環保部已透露,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組近日已全部完成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七省市的督察意見反饋。這也意味著第四批次的中央環保督察即將啟動。
有消息稱,目前山東、吉林、浙江、四川等地已經召開過迎接中央環保督察的工作動員會議,四川省還先行啟動了省內的環保督查,攀枝花地區部分鈦礦產能已經關停。
國金證券最新研報指出,下半年環保督查及政策有望繼續加碼。今年全國兩會上曾提出強化大氣污染的防治、推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近期環保部又明確提出下半年工作重點之一是加快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開展跨區域環保機構的試點。細則、制度的明確以及督查的深入將持續催化資本市場對相關板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