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業是重要的原材料產業。受經濟增速回落、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山東建材工業增速放緩、效益下降,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較低,部分適應生產消費升級需要的產品缺乏,產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相關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泥熟料年產量控制在8000萬噸左右,平板玻璃年產量約7000萬重量箱,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建材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質量水平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水泥42.5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達到80%以上,平板玻璃深加工率達到60%以上,低輻射鍍膜玻璃應用比例達到40%以上;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日產4000噸以上規模的水泥熟料生產線能耗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平板玻璃生產線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合力化解過剩產能
記者從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獲悉,2016年全省水泥企業共錯峰停窯110天。經測算,截至2016年11月底,錯峰生產全省累計減少水泥熟料產量2636萬噸以上,約占全年產量的32.2%(按2015全年水泥熟料產量8178萬噸計);按水泥產量計算(按650kg熟料/t水泥計),少生產近4055萬噸水泥。水泥行業的限產,還促進了節能減排降污,減少煤炭燃燒342.7萬噸(按130kg煤炭/t熟料計);減少CO2排放2280萬噸(按865kg/t熟料計)、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92萬噸(按1.11kg/t熟料計)。
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會長李峰介紹,按每噸熟料成本150元計算,錯峰生產減少流動資金占壓共計39.5億元左右,“有效緩解了產能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大幅度削減企業熟料庫存并減少流動資金的占壓”。
錯峰生產不僅利于水泥行業自身產業結構調整,更利于環境保護。按照通知,山東將繼續實施錯峰生產。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重污染天氣集中出現的采暖季節,全面實行水泥熟料(含利用電石渣)冬季錯峰生產,有效化解水泥行業過剩產能,切實減輕采暖季大氣污染問題。根據大氣環境和市場需求,水泥熟料(含利用電石渣)夏季錯峰生產擇機進行。對不宜臨時停產的平板玻璃生產線,倡導通過行業自律按一定比例降低負荷、合理限產。
嚴禁新增產能。2020年底前,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項目;2017年底前,暫停實際控制人不同的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環保、能耗、質量等產業政策,關停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產能。
新材料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建材工業領域在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應更加重視轉型升級發展,從供給側入手,達到穩增長增效益的目的。
山東建材工業將加快產品提檔升級。提高水泥產品檔次,重點生產42.5級及以上等級產品,加快發展專用水泥、水泥制品和部件化制品,完善混凝土預制構配件的通用體系,適應裝配式建筑要求,推進疊合樓板、樓梯、陽臺等工廠化生產;發展高端玻璃及制品,推廣應用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以及節能門窗等產品;從政府投資項目和公共建筑入手,推廣功能化、薄型化的陶瓷磚,使用節水、輕量的衛生潔具。
李峰認為,新型材料產業可以作為整個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山東將鼓勵利用當地資源、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加快發展安全可靠、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和屋面材料,開發適應“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強地面材料;開發先進非金屬礦物深加工及環境友好材料,實現關鍵基礎材料產業化、規模化,增強關鍵基礎材料供給保障能力;重點發展玻璃纖維、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以及玻璃基板、光纖預制棒、高壓電瓷等先進無機非金屬產品的首批次示范應用,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擴大新材料產業規模。
同時,推廣綠色建材。將在全省開展綠色建材評價,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構建貫通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全產業鏈,搭建產業融合協同創新平臺,選擇典型城市和工程項目,組織開展綠色建材新產品、新設計的首批次應用試點示范,宣傳推介綠色建材生產應用成功范例。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利用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險廢物等,開展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副產石膏、礦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發展基于垃圾、固廢的綠色生態和低碳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