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將著力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開展PPP創新,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東北地區PPP項目建設,成為推進東北振興一個新的亮點。
根據批復內容,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要將規劃中確定的重大工程、重要改革任務等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銜接起來,完善推進機制,強化政策保障,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同時,國務院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圍繞東北振興重點領域研究制定具體政策,在有關規劃編制、體制創新、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與之相對應,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日前聯合發函,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東北地區PPP項目建設,推動民間投資企穩回升。主要內容包括,選擇10個左右重點PPP項目,由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幫助設計合理的投融資方案,降低融資成本;組織有關機構和專家幫助開展PPP培訓,提高PPP工作水平,并建立完善PPP項目庫,提高PPP項目質量;向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推介項目,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金融資金參與。
專家表示,推進PPP項目建設將有利于提振社會資本參與東北地區項目投資與建設的信心,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據介紹,今年以來,遼寧省投資增速特別是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前三季度,遼寧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同比分別下降63.5%和66.5%。目前,遼寧已將推廣PPP模式作為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手段,在省發展改革委增設了投融資協調處,舉辦PPP培訓班,并篩選確定了一批重點推進的PPP項目。
有專家表示,民營企業的參與度是PPP模式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要創造條件讓民營資本能夠進一步關注和走進PPP,讓民營資本早日成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力量,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近兩年來,東北地區經濟增長步伐趨緩,增速在全國各地區排名靠后。今年以來,有關東北振興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確了今后擬在東北開工的12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將達1.6萬億元人民幣。10月,國務院審議通過《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部署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等。
從最新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一系列振興東北的政策措施開始發揮作用,東北經濟呈現出積極變化。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時隔兩年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