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經濟學角度看屬于“需求側”的三大需求,與之對應的是“供給側”,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與有效利用。據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溫州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98.4億元,同比增長14%,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6.86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居全省首位;出口增幅也從一季度的下降10.8%提高至三季度的增長2.2%。
可以看到,溫州經濟“三駕馬車”正穩步發力,與供給側改革齊頭并進,書寫經濟增長新動能。
民間投資居全省首位
溫州作為民營經濟的風向標,投資始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1-9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98.4億元,同比增長14%,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重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四個結構性指標增長均超15%。
據了解,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資大單中,重點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全市345個市重點建設實施項目完成投資608億元,增長50.1%,完成率89%。全省擴大有效投資第一批40個集中開工項目完成投資76.9億元,完成率達85.2%;第二批74個集中開工項目已全部入場施工,完成投資68.5億元,完成率71%。全市列入省攻堅計劃的6個項目中,3個項目提前完成年度攻堅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市投資大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溫州市鼓勵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民間投資增速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領先全省,全市完成民間投資1609.8億元,增長15%,高于全省12.4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其中房地產市場回暖拉動作用明顯,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70.7億元,增長24.2%。
消費增速居全省首位
消費旺盛的背后,是老百姓對溫州經濟的信心。數據顯示,溫州市民的消費能力依然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6.86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受益于溫州市特色酒店、品牌休閑餐飲等的快速發展,限上餐飲業和限上批零住餐營業額增長迅猛。
今年“十一”黃金周,適逢臺風,但溫州市各地的民宿,仍然可說是一鋪難求。楠溪江景區內的民宿將近2000張床鋪,早在一個月前就已被全部預訂完畢。洞頭一些別墅,雖然價格高至每晚13500元,仍被搶訂一空。
與此同時,溫州市民在網上“買買買”的熱情,同樣高漲。今年前三季度,電商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774.79億元,同比增長26.5%,居民網絡消費額460.97億元,同比增長266%,總額列全省第三。前三季度,溫州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92億件,同比增長63.3%,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列第10(含省會、直轄市);在省內位列第3,僅次于杭州、金華。按此業務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3.76億件。
出口增幅由負轉正
在剛剛落幕的第120屆廣交會上,面對產品成本上升、低價競爭、銷售渠道等壓力,溫州外貿企業另辟蹊徑,在注重自主品牌、環保產品的生產上鍥而不舍,外貿訂單亮點頻頻。根據統計,1至9月,全市實現貨物進出口903.26億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810.11億元,同比增長1.1%,出口增幅從一季度的下降10.8%提高至三季度的增長2.2%。
在市商務局外貿處相關負責人看來,由負轉正的背后,與溫州市今年一系列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緊密相關。
今年9月13日,阿里巴巴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落戶溫州,該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與傳統的外貿代理服務不同,“一達通”打造的全新服務體系,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產品更好地解決獲取國際訂單、出口報關、退稅、物流、融資等問題,降低外貿交易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1至8月,溫州市3600多家外貿企業利用“一達通”平臺,出口額達24.3億元。
目前,鹿城區“中國溫州鞋都”正在積極爭取列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一旦獲批,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與此同時,市商務部門正在積極培育省、市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整合通關、收匯、退稅、物流、融資、保險等資源,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現有省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2家,市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