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協會近日向政府部門提交了關于水泥大企業產能互換的政策建議,根據建議,到“十三五”末,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產能集中度將超過60%,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將超過80%。
中國水泥協會建議創新重組方式,通過區域產能互換、交叉持股、組建聯合銷售公司等方式推動水泥行業提升產能集中度,加快重組步伐。
目前中國水泥企業多達3500余家,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加上前期刺激政策下各地普遍的投資沖動,大量企業涌入到這一行業;前十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產能集中度為54%。市場主體的劇增推動中國水泥產能快速擴張,更使整個行業成為價格搏殺的一片紅海,惡性競爭經久不絕。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表示,過度競爭之下,水泥全行業出現生產、銷售、價格和效益全面下降的局勢。2015年,全國水泥累計產量同比下降了4.9%,是199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年度負增長;水泥行業盈虧相抵后利潤總額只有330億元,同比下降58%,比歷史最高年份2011年少賺700多億元。東北、華北、西北水泥行業更是全線告急,盈虧相抵后整體處于凈虧損狀態。
減少虧損、提升行業競爭力必須抑制水泥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陳柏林認為,推動兼并重組是改變目前我國水泥市場惡性競爭、無序競爭的最有效方式。
據悉,中國水泥協會已向政府部門報送了關于“推進大企業間產能互換的政策建議”??紫橹彝嘎?,這一建議的目標是,在“十三五”末,使各省區內前2~3家大企業的水泥市場集中度超過70%,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水泥產能集中度超過60%,實現區域市場劃分相對清晰合理,主導企業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區域市場競爭協調有序。
政策建議的第一步是集中度規劃,中國水泥協會認為各個地方今年底前要完成上述將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以及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超過80%的規劃,由各省市確定自己的產能布局及企業產能存留。
第二步是產能互換及退出。各省區將根據水泥產能互換規劃,開展企業間的省級區域內或跨省級的產能互換工作。在同一個區域市場內,鼓勵生產成本高的企業停窯,向生產成本低的企業購買熟料進行生產經營。
推動區域間有序的產能互換也是政策建議的重要內容。建議認為,當相鄰區域市場的產品價格差超過30元/噸時,相鄰區域市場的監督組織可以商議從低價區向高價區采購適量產品來平抑價格過快上漲。
產能互換的方式包括產能等量跨區域交換、產能不等量與補償相結合的跨區域交換、交叉控股、交叉參股、委托經營權、成立聯合銷售公司統一銷售等。
建議認為,對開展整合收購的企業應給予融資支持;對企業間交叉持股、資產互換出現的投資應給予免稅優惠;政府應支持大企業牽頭組織區域市場內企業聯合組建經營性的水泥集團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層面,甚至區域層面產能整合的序幕已經拉開。
金隅股份于9月19日收到商務部反壟斷局關于金隅股份收購冀東集團股權案不予禁止的審查通知,這意味著,從即日起華北地區兩大水泥巨頭牽手已經掃清了政策障礙。
除京津冀外,多個區域的市場整合也已嶄露頭角。比如,天瑞水泥收購了永安水泥,參股同力水泥,其目的是整合河南市場;引發資本市場巨大轟動的山水水泥股權之爭,其目的是整合遼寧市場。此外,華潤水泥與昆鋼控股共同組建云南水泥建材公司,也開啟了對云南市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