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各種形式的新建!”在剛剛結束的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其“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主題演講中,針對目前我國水泥市場仍有新建生產線的問題,再次給行業提出勸告,其態度堅決而明確。
2009年國際水泥峰會上,宋志平站在“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的高度,針對水泥行業當時的發展現狀,在其“致力于開我國水泥市場健康新格局”主題發言中斷言:“理性布局是使水泥市場競爭有序化的根本方法。”隨后,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宋志平再次明確提出“禁止新建調整布局”,這種提法也被當時的媒體稱作“休克療法”。時間走過了7個年頭,今年的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休克療法”再度被宋志平提起,因為“休克療法”對當前水泥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宋志平在2009年國際水泥峰會有關“理性布局”和接受媒體采訪時關于“休克療法”的相關分析和論斷。
2009年國際水泥峰會上,宋志平主題發言中關于“理性布局”的表述
宋志平認為,科學合理的布局是維持水泥行業長治久安的一個方向,市場競爭要建立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布局要根據區域的水泥需求量來確定,合理布局是使市場競爭有序化的有效方法。
這些年來,一些區域水泥廠的建設幾乎是無序的。大家經常會看到:圍繞著一座石灰石礦山,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建有水泥廠。針對這一現象,宋志平分析說,這種投資的盲目性一是源于地方的引資熱情;二是源于其他行業過多地追求多元化而盲目進入水泥行業;三是水泥企業盲目地靠新建生產線追求規模。
對于水泥市場上出現的過度競爭,宋志平在其主題發言中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市場競爭是一把雙刃劍,競爭固然會帶來效率的提高,但如果發展到過度競爭就會給行業帶來巨大傷害,過度競爭會破壞資源、破壞環境、破壞消費者的利益,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行業本身。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水泥企業在過度競爭中并沒有受益。有些小粉磨站為在競爭中獲利,不惜在水泥中大量增加添加劑,1噸熟料生產3噸水泥,為建筑質量埋下了隱患。在西方反不正當競爭的目的是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行業壟斷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而如果企業以低價或超低價銷售,會導致質量下降和摻假行為的發生,最終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接受記者采訪時,宋志平有關“休克療法”的表述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基礎建設的需要,各地紛紛興建水泥廠。雖然支持了國家的經濟建設,但也帶來了水泥企業盲目建設、產能過剩的問題。當談到了水泥行業的科學布局時,宋志平引出一個沖擊力不小的詞語--“休克療法”。
宋志平指出,現在我國的水泥行業已經不可能再去盲目地增加量了,正是處于一個進行結構調整的良機,待淘汰的6億噸小立窯又給了結構調整一個空間。目前要做的首先是把思路理清楚,把布局調整好。
在他看來,國家四萬億投資的拉動給了水泥行業一個巨大的機遇,但這個機遇是國家應對經濟危機所采取的非常規性措施。這么大力度的基礎建設投入,這么大力度的農村建設投入,其階段性是十分突出的。
宋志平說,在這個時候,行業同仁們一定要清醒,要看到是政府的投資拉動政策幫助了水泥行業,大家應該倍加珍惜,借助這個機會很好地調整結構,嚴格控制產量,大力淘汰小立窯。不要因為有了這么一個短暫的機會,腦子一熱又開始擴大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