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致全球供需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產能過剩已成為全球性問題。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鋼材、煤炭需求總體放緩,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凸顯,去產能需求日益緊迫。時至年中,去產能工作也到了半年回顧總結的節點。公開數據顯示,煤炭、鋼鐵等行業的產能過?;夤ぷ麟m已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比對具體目標,后期任務仍十分艱巨。
“去夠”“管住”突破鋼鐵去產能難點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鋼鐵去產能約為1300萬噸,僅完成全年目標的30%左右,下半年還有約3200萬噸的去產能任務。
今年4月份以來,由于市場預期發生變化,鋼鐵價格快速上漲,部分停產鋼鐵企業出現復產。目前,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正在實施,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進入到加速實施、攻堅克難的新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日前明確表示,下半年要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從去產能目標任務的分解、政策落地進入到實質性推進鋼鐵去產能的階段。
7月26日在杭州舉行的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與會人士重點就當前去產能形勢和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在肯定前期工作實效的同時,會議提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要“去夠”“管住”,在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杜絕一切新增產能。
會議要求,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要緊扣目標,突出重點。一是“去夠”,將落后產能、僵尸企業以及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方面不達標的產能作為退出重點,加快推動無效產能和低效產能盡早退出,切實做到應退盡退。二是“管住”,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在建項目一定要落實好產能等量、減量置換承諾。三是“升級”,做到去產能與優化產業組織結構相結合、與調整優化區域布局相結合、與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不斷增加有效供給,創造和引領高端需求。
對于下一階段去產能的重點工作,會議提出,要不折不扣抓好任務落實,加強督查檢查和宣傳引導,確保2016年完成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的目標;徹底退出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過剩產能,堅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或電爐等落后產能,將地條鋼全部清出市場;將“僵尸企業”作為產能退出重點,加快推動僵尸企業整體退出;堅決禁止新增鋼鐵產能,對違規審批備案和未執行等量減量置換要求的項目嚴肅處理,該停建的停建、該拆除的拆除、該問責的問責。
同時,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要著眼于從根本上推動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要因地制宜采取推動城市鋼廠轉型、引導退出鋼鐵生產領域、實施減量搬遷等多種形式實現科學發展;提高關鍵鋼材品種供給水平,加快推進高速鐵路、核電、汽車、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提升鋼鐵企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具有區域市場主導能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專用產品優勢明顯、自我發展能力強的專業化龍頭企業集團。
倒排任務時間表堅定不移去煤炭產能
從7月25日~26日于重慶舉行的全國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上半年,我國煤炭去產能完成額不及全年目標的三成,下半年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達標異常艱巨。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原煤產量為16.27億噸,同比減少9.7%,礦存煤炭同比下降8.6%,煤炭經濟運行呈現出產量、庫存雙下降和價格回升的態勢。同期,全國17個地區和有關中央企業啟動了煤炭關閉退出工作,共退出產能7227萬噸,僅完成全年2.5億噸目標任務的29%。其中,湖南、江蘇已分別完成全年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的82.9%和78.2%,北京、陜西、新疆完成了50%以上,但還有9個地區未實質性啟動相關工作,完成全年任務面臨極大壓力。
會議深入分析了去產能工作面臨的形勢,并強調,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完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建立目標責任體系,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推動煤炭行業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但少部分地區具體實施工作才剛起步,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會議要求,各地按照有關決策部署倒排任務量、倒排時間表,確保11月底基本完成任務;中央企業和地方大型國有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力爭11月上旬完成任務。不因煤價回升而動搖,堅定不移去產能;加強監管,從嚴執法去產能;轉型升級,著眼長遠去產能;增加安全投入,突出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平安穩定去產能。
日前,由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印發的《關于做好2016年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有關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因部分重點地區新建高耗煤項目較多,煤炭消費減量目標完成進度滯后,全面完成煤炭消費減量目標任務壓力仍然較大。要嚴格煤炭消費量控制,須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方案,量化任務,將減量替代目標分解落實到下一級政府和重點用煤企業。嚴控高耗煤項目新增產能,重點地區和城市要嚴控(嚴禁)鋼鐵、煤炭、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產業和面臨潛在過剩風險的煤電行業的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