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以51.9%支持、48.1%反對的結果落下帷幕。
在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之后,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將于10月辭職,與歐盟的談判需要在新首相的領導下進行。
在分析人士看來,英國脫歐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全球的股市震蕩、金融震蕩,對歐盟和英國雙方的經濟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英國需要考慮如何安排它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協定。而這些都將影響到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以及中英之間的貿易協定安排和進出口貿易。
英國脫歐 對中國影響幾何
人民幣國際化受阻?
6月24日,德國股市開盤后暴跌近10%,英國暴跌9%,法國11%,西班牙17%,希臘12.7%。香港恒生指數、中國A股也不同幅度下跌。
與此同時,英鎊兌美元一度下跌超過1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跌幅超過1%。
富拓外匯(FXTM)業務拓展部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分析師Jameel Ahmad認為,英國退歐公投出乎意料的結果使得英鎊遭受沉重打擊。金融市場并沒有消化英國退歐這一結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英鎊將持續下挫,退歐公投將會對全球外匯市場帶來長期持續性的避險情緒,而股市比外匯市場更沒有為英國將退歐做準備,因此股市受到的影響將大于英鎊;整個金融市場將會看到投資者的興趣向日元和黃金等避險資產傾斜,這種情況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
恐慌情緒的蔓延讓全球股市、金融市場發生劇烈震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看來,英國脫歐的心理沖擊巨大,后續可能會引發其他成員國退出歐元區,歐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會受到影響。
對此,歐元集團主席迪賽爾布洛姆稱,英國脫歐是不得不接受的新現實,歐元集團的安排不會變,將繼續努力提高競爭力,英國退歐的教訓是歐盟應當專注于做得更好而不是進一步深化一體化。
楊志勇表示,盡管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加大,不過,中國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還沒有完成,因此這一事件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不會太大。
但許多國外學者認為,英國脫歐將拖延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去年底,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攬子貨幣計劃,中國正推動和主要貿易合作國實現人民幣結算的政策。在英國脫歐之前,倫敦已經成為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倫敦是歐盟的金融服務中心,對那些總部設在英國的金融公司來說,這些企業相當于擁有在歐盟其他國家開設分支的“申根”,不需要在對象國再次進行注冊。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程衛東則認為,英國脫歐之后,倫敦作為歐盟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否受到影響很難說,中國想要和歐盟市場有更加緊密的金融合作,恐怕也會受到影響,倫敦對于人民幣的作用可能將沒有預期的那么大。
中英貿易或受影響
英國脫歐打破了二戰后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脫歐后,英國將喪失作為歐盟成員國的許多貿易優先權,比如歐盟同58個國家協商的36項貿易協定所涵蓋的市場準入,就再也享受不到。同時,依照WTO規則,英國須對這58國進口商品施以較高“最惠國”關稅,這些國家也將對英國出口商品施以更高的附加稅。
不僅如此,WTO總干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5月25日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還表示,脫歐之后,英國需就WTO會員資格重新談判。
智庫認為,未來18個月,英國脫歐將給世界造成2000億美元損失。英國財政部估算,脫歐后短期內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縮水3.5%,長期可能拉低GDP1.5個~9.5個百分點。
“英國和歐洲的經濟形勢會直接或者間接地給中國對歐洲的貿易和投資帶來負面影響。”程衛東表示,具體影響如何將取決于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談判,以及英國如何安排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投資協定。
根據中國駐英使館經商處的數據,2015年中英貨物貿易額達到785.4億美元,回落了2.9%,同年中國與歐盟貿易額下降8.2%。其中,中國對英出口596.0億美元,逆勢增長4.3%;中國自英進口189.4億美元,下降20.2%。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英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不過,若英國和歐盟經濟受到英國脫歐影響而下滑,程衛東認為,會給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英國原來是歐盟的一部分,中英之間的貿易規則以前是遵循歐盟的貿易規則,脫歐之后,中英之間的貿易協定恐怕要重新談判。由于雙方都是WTO成員,WTO的規則應該基本適用。”程衛東對此表示樂觀,“英國支持自由貿易,影響不會太大。”
對于WTO總干事阿澤維多提出的“重新談判WTO資格”的說法,程衛東認為,國際法中有關于條約繼承的辦法,英國從歐盟中分離出來,是否繼承歐盟的條約,如何處理還需要探討。“這最終取決于英國和WTO的談判以及WTO其他成員方的意見。”程衛東表示,英國以前是WTO前身GATT(《關貿總協定》)的成員,在WTO談判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加入WTO是比較晚的事情,英國的WTO成員資格被反對的理由不多。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按照中國加入WTO時的協定,2016年WTO成員應該考慮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或者說WTO成員不能再以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的商品價格為依據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
程衛東表示,對于中國來說,長期以來,英國是持比較積極的態度、支持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歐盟中,英國也是促進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因素。
不過,5月初,歐洲議會決定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盡管這一決議沒有法律效力,但一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會促使歐洲尋找法律辦法來解決。“英國是否會繼續采取支持策略有待觀察。”程衛東表示。
英國不再是歐洲“大門”
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都希望吸引大量的資本。每一個來中國推廣招商的歐洲國家官員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在我國投資,產品和服務可以通過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互惠協定向全歐洲發展。英國也不例外。
2015年,中國對歐直接投資達到140億歐元,比2014年增長44%。
程衛東認為,英國脫歐以后,這些策略對中國企業的有效性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調查表明,75%的外國投資者都認為,歐盟成員國身份是英國整體吸引力的關鍵。假設脫歐,英國將失去這些投資。” 英國工商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牛頓·史密斯(RainNewton-Smith)曾經對媒體表示。
香港首富、英國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和中國首富王健林在英國公投前,都曾經公開表示,脫歐將給英國帶來不利影響。王健林甚至稱,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中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將其歐洲總部遷往別處。
程衛東認為,英國脫歐會如何影響中國的投資和企業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取決于英國和歐盟談判的結果。
公投結束后,英國政府應立即通知歐洲委員會其退歐意圖,并立刻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與歐盟進行2年的談判以取消歐盟成員資格。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英國脫歐的談判將不樂觀,可能會5到10年才能完成。對此,程衛東并不認同,“如果不確定的狀態時間太長,對英國和歐盟都沒有好處,并且雙方都有盡快解決問題的愿望和動力。”
“相比于成為免稅島,我認為英國和歐盟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英國脫歐并不是經濟上要脫歐,而是在政治、移民等政策上脫離歐洲,盡可能保留英國和歐盟在經濟、市場方面的穩定聯系。這是英國努力的方向。對歐盟來說,英國的經濟、市場、金融資本也很重要。雙方有共同的利益訴求。”程衛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