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一文看懂中國產能過剩行業如何去杠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0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經營網
核心提示: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仍債務壓頂,而在這場萬億級別以上的去杠桿“戰役”中,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博弈也進一步升級。

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仍債務壓頂,而在這場萬億級別以上的去杠桿“戰役”中,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博弈也進一步升級。


實際上,多個省份以制訂細則或口頭指導的方式對化解相關行業債務風險作出部署,并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對重點幫扶企業注入信用,引導金融機構繼續為其融資。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產能過剩行業普遍實行“嚴控新增、存量退出”的策略,在續作和退出之間,小心翼翼地做著平衡。


據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90%,行業利潤總額僅441億元,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而負債總額則同比增長10.4%至3.68萬億元,90家大型煤炭企業負債總額高達3.2萬億元。截至一季度末,39家上市煤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9.16%,超過70%警戒線的有10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區域之間的煤炭企業的風險差異性也逐步顯現。


“在山西、陜西等地,當前煤炭行業形勢在好轉。但是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等東、中部地區一些資源枯竭型、虧損比較嚴重的企業債務風險就相對更高,因為它們資產不行,即便是在供給側改革前提下,減虧的空間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機構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高企的債務風險,地方政府考慮到維護金融環境穩定,傾向于采取循序漸進的、“保”的方式來化解企業債務危機,對于以純粹債務違約的方式來實現市場出清的方式則非常謹慎。山西省日前在全國率先發布《關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細則》,提出2016年對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不發生抽貸行為,對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煤炭企業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力爭煤炭行業融資量不低于上年。


6月1日召開的山西省屬煤炭企業金融工作專題會再次要求,要政企聯合發力,確保山西七大煤炭企業集團不發生債務違約風險。有消息稱,山西省政府計劃為七大煤炭集團提供350億元增信擔保,并可能出具承諾函兜。


而在其他一些省份,即使政府沒有公開發布這樣的細則,也往往會通過私下商議或口頭傳達的方式,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盡量對重點企業進行輸血。“一般都是各地政府金融辦出面。在貸款方面,會要求銀行不降貸款余額,對貸款進行展期,并下調貸款利息。而在債務融資工具方面,政府則會通過直接注入資產、其他國有企業進行擔保等方式為企業注入信用,保證企業還能續發債券。”一位國有大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不過,在產能過剩行業債務風險逐步蔓延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態度則是在“有保有壓”的大前提下,更為小心謹慎。


華夏銀行表示,其2016年明確,煤炭、鋼鐵行業表內外授信業務余額占全行表內外授信業務余額的比重控制在年初水平。在煤炭、鋼鐵業務較為集中的重點區域,制定“清收一批,轉讓一批,續做一批,重組一批,核銷一批,抵債一批”的分類處置計劃。


招商銀行也表示,2016年其對產能過剩行業執行“摘尖”和“壓退”分類管理策略,通過“客戶名單制”管理,一戶一策,著力退出行業內長期處于劣勢、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


“煤炭和鋼鐵業后續新融資基本無望。銀行新增授信額度很難,發債也比較困難,目前可能只有高風險的信托還會做這類項目。雖然地方政府會有一些指導,但是銀行也會盡量和政府討價還價。尤其是一些小銀行,都在等著大銀行打頭陣。”一位金融機構人士說,此前西部一家產能過剩企業由于地方政府給予其的信用支持不夠,其后續發債都未能通過銀行的內審程序。


事實上,在“債轉股”方面,銀行和政府之間的博弈更為明顯。“債轉股操作中最關鍵的是定價,煤炭和鋼鐵企業本身體量大,財務信息又不盡透明,究竟以什么價格來債轉股,將是難點。價格太低,政府不樂意;價格太高,銀行又不合算。債都轉了股,政府又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權。”上述國有大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上述分析機構人士也表示,“銀行想給山西煤炭企業做債轉股,但當地政府不是很樂意。煤炭行業好起來的話,最賺的是山西、陜西地區的煤炭企業,現在做債轉股政府是虧的,因為會削弱自己的話語權。而上述東部地區資源枯竭型的企業,當地政府想推債轉股,但銀行不想做。”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血液”,金融可以在多方面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杠桿就是要嚴格控制資金進入這些領域;降低企業杠桿率,意味著銀行需積極處置不良貸款;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過于依賴成本較高的銀行貸款問題,需要在金融領域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求。無疑,如果推進好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去庫存,那么就有望帶來相關企業盈利能力的改善。這在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內表現為行業的“新陳代謝”,而從最新發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中則可以發現這一趨勢。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5%,增速比1至3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利潤同比增長4.2%,增速比3月份回落6.9個百分點。綜合來看,工業企業效益呈現出積極變化。


從結構上來看,不同行業之間的差異仍在持續,部分新生力量繼續生長。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1至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1.6%,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15.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1至4月份僅有8個行業利潤同比減少,較1至3月的10個行業減少了兩個。主要利潤下滑的前五大行業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煤炭開采業、煙草制品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除煙草外均為上游行業,而大多數中下游制造業利潤同比均為正增長,鋼鐵、有色等主要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局面有所扭轉。


東興證券研究所譚凇表示,微觀主體的經營數據表明,如果不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持續上升。雖然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改善,但是過剩產能行業的營收增速、凈資產利潤率等指標仍然大幅低于整體制造業,營收負增長的局面沒有改變。


杠桿率方面,據東興證券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制造業整體在有序降杠桿,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的資產負債率相比同期已經下降,但是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不降反升。“這顯示杠桿率的提高在這些部門只能增加將來去杠桿的難度,‘僵尸企業’借助信貨放松、物價上漲的掩護死灰復燃的概率很大,一定要預先防范。”譚凇稱。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高杠桿尤其是現在加杠桿的企業多是產能過剩行業,所以政府到了下定決心堅決去杠桿的時刻。對“僵尸企業”停補停貸,市場化淘汰一部分高杠桿產能過剩企業,可以有效去杠桿。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渝中区| 兴宁市| 高要市| 诸暨市| 柘城县| 阿坝县| 邢台县| 林周县| 咸阳市| 图片| 西安市| 邹城市| 岗巴县| 尚志市| 玉环县| 石河子市| 繁昌县| 安阳县| 清涧县| 驻马店市| 闻喜县| 黄梅县| 荔波县| 武穴市| 滦平县| 上虞市| 花莲市| 汤原县| 随州市| 崇州市| 高阳县| 滦南县| 永丰县| 上虞市| 连城县| 齐齐哈尔市| 读书| 永兴县| 靖安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