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認為,中國以政府支出和去產能等措施可以幫助增長率穩定在6.5%,未來五年增長率在這一水平就是“非常不錯的表現”。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道,在該社參與主辦的第22屆“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上,裴長洪指出,自2012年起,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就一直下降,由于政府要轉向適合中高速增長的策略,并非像過去那樣迅速擴張,潛在增長率已經降至6%-7%。
裴長洪認為,要保持6.5%的增長水平,中國不僅需要政府支出,還要尋求降低煤炭和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進行行業整頓,對抗貧困。他預計,中國會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采用發展第三產業這類方式。他認為第三產業應該在中國GDP中占更大的比重。
去年中國全年GDP增長6.9%,今年中國的官方經濟增長目標為6.5%-7%。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6.7%,符合市場預期,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8%,為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水平。統計局發言人稱,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筑底跡象。短期中國經濟階段性可能呈現U型、W型,中長期走勢可能是近似的L型。
社科院經研所所長:未來五年中國增長6.5%已屬表現不錯
本月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轉二版刊登了權威人士專訪《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其表示:“要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杠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其還表示,股市、匯市和樓市要回歸各自功能定位,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兩天后新華社發文稱,上述權威人士釋放了三點信號:一是經濟將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二是宏觀政策保持穩定,三是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