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化解產能過剩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專欄作家 許權勝
核心提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產能過剩是當今經濟界頻率用的最高的詞語,原因在于它現在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人們都在努力尋找解決產能過剩最有效的辦法,自然這個詞就會反復出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產能過剩是當今經濟界頻率用的最高的詞語,原因在于它現在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人們都在努力尋找解決產能過剩最有效的辦法,自然這個詞就會反復出現。


但是我國化解產能過剩開出的藥方往往是政府干預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這個其中緣由也不難理解,因為過剩企業往往國企居多,與政府一脈相承的企業出現困難當然毋庸置疑的也是政府大包大攬的解決。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市場機制沒有在化解環節中發揮什么作用,產能過剩不外乎是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價格失靈引發的逆向反應,如果過剩調節沒有市場什么事,那么產能自然還會盲目的隨風潛入,過剩也就會周而復始。


說到化解產能過剩,不能不說它的起因,不然就不知道事物的全貌,對怎樣去化解也就會出現一知半解不得全貌,那么在我們的資源配置中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嚴重的產能過剩?筆者說三種比較普遍性的問題。一種是科技與市場的關系,科技的發展帶動人們消費水平的改變而引發過剩,就像電磁爐,如果不是美蘇太空爭霸,美國為了研究宇航員能在太空吃到熱的食物,我們可能就享受不到這個科技成果,但這種清潔方便的產品往往不經意間給使用燃料為主體的廚房革命帶來致命一擊,這就是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我們如果還在大力生產那種燃料為主體的廚具而不是減少或者改進,產能肯定就會出現過剩。第二種是隱形成本與市場的關系,因為一些隱形成本沒有計入生產成本而引起的過剩產能,比如環境的排污費,筆者有幾個朋友早年在浙江沿海辦拋光廠,搞來料加工,一開始工業廢水直接排到河里,不用為環境花一分錢,所以行當很賺錢,他們也因此把廠越開越大,開始了自己直接生產產品之路,自產自銷,這樣也能更賺錢。但后來政府環境保護意識強了,要征收環境排污費,要產業升級,他們這才驚醒,原來覺得利潤很高,擴大了廠房、增加了投資,產品不知比以前翻了多少倍,但環境要求一提高,那些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一下失去競爭優勢,產品也變成過剩。其實筆者這么類比,因為這個與我們國企如出一轍,國企也具有這種欠著環境債的情形,最后要買那個碳排放配額加大了自身成本失去競爭力,最后也就搞成了過剩。第三種是國際貿易環境與市場的關系,貿易環境的變化也能引發我們產能過剩,就像前幾年的光伏、鞋類等產業,因為西方國家認為我們有低價傾銷的嫌疑,他們為了保護本國產業,與我們出現貿易爭端,結果我們的出口產業因為高關稅而賺不到錢,損失很大。而且光伏、鞋類在國內早已處于飽和狀態,那種價格對于西方高收入國家來看還算比較低,但對于國內的消費者來說價格已經算是畸高了,所以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也就勢在難免。


通過以上幾個原因分析不難看出,科技、價格、貿易保護都可能是引發產能過剩的元兇,當然這些也不是它的全部,還有許多誘發產能過剩的因素,這篇短文當然也不能窮盡,但不管產能過剩的原因是由哪一種因素演化而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企業生產的產品最終要由市場去認可,市場認可的產品是不會發生過剩的,市場是決定產品去留的終結者,由此而推之,市場才是調節過剩產能的不二法門。再看看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難道美國沒有過剩產能嗎?當然有,不然也不會出現周期性的經濟衰退的,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由次貸危機引發,次貸危機是由房地產證券化過度加杠桿誘發的,所以美國的金融危機也可以說是金融手段的過剩,但因為他們市場體系發達,自我調節能力強, 美國近期就業率的穩步上升,預示著美國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為什么會是這樣?是什么在起作用?答案當然是市場。一個自由度高的市場,市場出清能力強,價格機制逐漸引導產能走向均衡,過剩被消解于無形,所以發達的市場體系使美國能最快走出這場全球危機。


回首再看看我國產能過剩的化解,化解產能過剩是一個陣痛的過程,就是人的身體出現惡瘡,如果不做手術割掉,就會擴散惡化,進而影響人整個身體甚至生命。化解產能過剩就會涉及就業、銀行賬務、地方稅收等,但我們只要看到涉及就業問題就首先聯想到要維護社會穩定,就一味想延緩過剩產能的調整。沒有從經濟利益整體考慮:如果企業撐不下去了,還一個勁往里面投錢,會不會影響另外的好企業也會很快撐不下去?最后搞得大家都同歸于盡?所以最為主要的是我們還沒有習慣從市場這個角度來思考怎樣排解產能過剩,覺得這樣的事應該由政府來解決,不知道市場是最好的療傷場所。當然解決產能過剩是個避免不了的痛苦歷程,不能使差的企業拖累好的企業,只有堅持企業破產或者破產重組,那么企業還有重生之機,其實破產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里很司空見慣,破產是對經營失敗的一種保護,有利于資源再分配,也可以說破產是成熟市場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國的過剩產能化解不能拘泥于求全責備,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市場調節是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表現,過剩源于配置的市場偏離,解決難題在于用市場調節的方法使經濟歸于平衡。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乐昌市| 桃园县| 钦州市| 德安县| 临泉县| 临泽县| 新野县| 东辽县| 盐城市| 肃北| 大方县| 马关县| 福海县| 宜都市| 汉沽区| 固原市| 定兴县| 育儿| 武义县| 英吉沙县| 太保市| 龙海市| 新营市| 云和县| 个旧市| 高青县| 葫芦岛市| 丰顺县| 霍城县| 黔南| 石家庄市| 柳林县| 车险| 射洪县| 青州市| 辽宁省| 阜新市| 咸阳市| 元朗区|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