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的平山縣和鹿泉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太行山豐富的石灰巖資源,發展起水泥產業。但是水泥全行業性的產能過剩,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讓這個“靠山吃山”的產業,漸漸走進了一條死胡同。對此,石家莊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要壓減水泥產能,關閉水泥工廠。
“靠山吃山”走進死胡同,石家莊“壯士斷腕”關閉水泥工廠
早上八點不到,王明虎已經來到種植戶的葡萄大棚里,詢問起生物菌肥的使用效果。
河北航天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虎:去年施的肥有什么(效果)?
農戶:你看這對比,土地這個一點都不板結了。
聊起生物菌肥頭頭是道的王明虎,儼然像是一名農業專家,但實際上,他真正接觸到生物菌肥才一年時間,在這以前,王明虎最熟悉擅長的領域是和農業完全不搭邊的水泥建材。從1994到2014年,整整20年時間,他的唯一身份都是當地一家水泥企業的老板。他為什么會改行做起了生物肥料?
在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2月17日這兩天,石家莊市共開展了兩次水泥企業集中拆除行動,共關停拆除水泥企業35家
王明虎的水泥企業盡管規模大、效益好,(但)也在2014年2月17日這一天被拆除了。
王明虎所在的石家莊市鹿泉區宜安鎮,是有名的水泥鄉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憑借當地礦山上豐富的石灰石資源,眾多的水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水泥企業最多時達到72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靠著水泥產業的發展,宜安鎮也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工業強鎮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宜安鎮副鎮長李志剛:宜安就是水泥,水泥就是宜安。
水泥產業的繁榮,也拉動了當地的就業,附近村子里,幾乎家家都有人在水泥廠上班,即便是跑運輸、開飯店的村民,他們的生意基本上也都是繞著水泥廠在轉。
在宜安鎮工作了二十幾年的副鎮長李志剛告訴記者,不光是在宜安鎮,隔壁的平山縣,在西柏坡高速公路兩側,兩座山中間的位置,因為靠近礦山方便取材,加上交通便利,同樣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家水泥企業,當地人把這一整片區域稱為“水泥走廊”。
在西柏坡高速公路兩側,同樣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家水泥企業,當地人把這一整片區域稱為“水泥走廊”
李志剛:這條公路是叫宜微公路,東邊到宜安村,順著這條路一直到平山縣界,在路的兩側分布著二十多家水泥企業,在繁忙的時候,車就一輛接一輛,如果說有一輛車發生故障了,前面一停,后面能排出兩三公里。
既然水泥行業在當地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行業發展又看似十分火爆,那么石家莊市為何要下這么大的力氣、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來拆除這些存在已久的水泥企業呢?
石家莊市主抓工業的副市長郝竹山告訴記者,當時,鹿泉和平山的一些水泥企業雖然正常運行效益還不錯,但從2009年開始,我國水泥市場行情出現明顯下滑,從全國層面看,產能過剩是水泥行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石家莊為例,2011年當地水泥企業產能達5400萬噸,再加上當時熟料產量1500萬噸,產值達到150億。從輻射半徑和周邊地區的水泥分布情況看,市場很難消化這么多產能。
河北省石家莊市副市長郝竹山:在這個區域在大量存在這么多水泥企業已經不現實了,盡管歷史上做出貢獻,但是考慮到長遠發展,必須淘汰,我們講這不是落后產能,因為環境容量已經不足了,不能承受了,需要調整。
環境容量是指在某一環境區域內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的最大容納量。大氣、水、土地、動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制,就環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數量超過最大容納量,這一環境的生態平衡和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
然而,水泥行業在當地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慣性,要想在幾年時間里進行縮減關停,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三年前,剛接到拆除任務的石家莊市鹿泉區工信局局長張振平,就感受到了拆除工作的艱巨。
要讓經營了幾十年的水泥企業接受主動關停,并不容易。石家莊市鹿泉區工信局,專門成立了水泥淘汰辦公室,每天和鎮上的工作人員到水泥企業挨家做工作。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工信局局長張振平:比如說有一個企業,他說他母親不同意,那么是當時是淘汰辦公室跟當時的鄉長,鎮長我們到醫院看望他母親,也是做工作,逐漸逐漸這個過程是層層剝離點點做,這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非常煎熬的過程。
在石家莊市鹿泉區工信局,記者看到了當年拆除的水泥企業的檔案。每家水泥企業的產能統計,拆除補償協議、拆除計劃、補償金發放情況等,都有明確的記錄。
記者了解到,鹿泉曾是石家莊水泥企業分布最多的縣級市,高峰時水泥企業曾多達166家。從2007年開始,鹿泉開始逐步推進淘汰水泥落后產能,先后拆除立窯75座,3米以下磨機80臺,關停采石企業13家。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截至2013年底,鹿泉僅剩27家水泥企業;后來又通過2013年、2014年全市范圍內的兩次集中拆除,石家莊市共關停拆除水泥企業35家,截止到目前,曾經水泥企業密布的鹿泉區和平山縣,一共只剩下了3家水泥企業。而2013年、2014年的兩次集中拆除,共減少了水泥產能1850萬噸,約占全市總產能的40%,比原定計劃提前3年完成“淘汰水泥過剩產能1500萬噸”的目標任務。 與此同時,從2012年到2015年,石家莊市共壓減水泥產能近2900萬噸,按80%產能利用率計算,影響產值約60億元,減少利稅6-8億元,同時,市縣財政還承擔了拆除獎補資金5.6億元。
郝竹山:眼前的收入確實是減少了,GDP是減少了,財政收入減少 了,但是長遠來說,我們也算了環境賬,算了經濟賬。
2007年,石家莊市鹿泉區工業用電量為24.6億度,財政收入為10億元,2015年,鹿泉區工業用電量19.7億度,財政收入32億元,8年時間,工業用電量減少4.9億度,財政收入卻增加了2.2倍。
石家莊市鹿泉區用電量減少了但是財政收入翻番了
分兩批爆破拆除35家企業,縮減60億的產值,石家莊壓減水泥產能的動作,可謂是大手筆。但拆除只是第一步,還是這片土地,還是這些資源,如何利用原有的優勢“轉”出一片新天地,成為拆除水泥廠后企業和政府亟需破解、又必須很好解決的一道難題。
水泥老板跨界轉行,二次創業在路上
如今,改行干農業的王明虎,把自己的主戰場放在了田間地頭。
2014年,剛剛清理完拆除后的水泥廠區,王明虎一刻沒閑著,就開始尋找新項目,準備東山再起。此時,電視上的一則新聞讓他捕捉到了商機。
王明虎:當時電視上我非常清晰地記著,連續一個星期(報道),關于農業部,關于2020年實行化肥、農藥零增長。
王明虎覺得,生物肥料行業,無污染、可持續、市場前景好,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行業。2015年6月,王明虎的生物菌肥企業正式成立;10月,生產出了第一批生物菌肥。
做水泥一直順風順水的王明虎對自己的農業產品同樣信心百倍
的確,王明虎打的并不是無準備之仗,經過多方考察,他專門和北京一家公司進行技術合作,所生產的生物肥料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然而沒曾想到,現實卻不盡人意。
第一批生產的400噸生物菌肥,拿到市場上,幾乎沒人要。王明虎頓時傻了眼,第一次銷售碰壁的他,逐漸意識到做農業和做水泥的不同。為了打開銷路,王明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全省范圍布點、免費推廣使用。但是由于農業種植的季節性因素,農戶試用之后再購買他們的生物菌肥,還有一定的周期。公司成立大半年,只投入,沒產出,王明虎壓力特別大。
農戶試用之后再購買他們的生物菌肥,還有一定的周期。公司成立大半年,只投入,沒產出,王明虎壓力特別大
壓力大歸大,可是做了幾十年企業的王明虎,骨子里有種不服輸的勁頭。他說自己不后悔,創業的道路再艱難也要堅持走下去。
在鹿泉,如今像王明虎這樣二次創業的水泥老板還有安中平,他同樣有著二十年的水泥從業經歷。
河北華洋飲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安中平:我們這個水泥廠是2013年12月17日拆的。我現在這個露露廠是2014年12月17日,正好一周年的時間,我試生產第一個露露,下了生產線了。
一年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對安中平來說,卻相當漫長,這其中的波折和艱辛也讓他無數次想要放棄轉型。
安中平的企業位于宜安鎮的東焦村,正是“水泥走廊”的中心地段,當初除了水泥企業眾多,也分布有大量的核桃林,加上最近幾年政府產業扶持、荒山綠化,周圍的核桃資源十分豐富。安中平決定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在核桃上做文章——加工生產核桃飲品。
安中平:當時他們有人跟我談,說你上一條生產線就是花一千多萬,我說那沒事,一千多萬,政府賠了一千多萬,咱們再把設備賣,差不多就夠了。
考察技術,建設廠房,安裝設備。閑不住的安中平,說干就干,可是企業剛建到一半,就遇到了大問題。
安中平:你比如說這個設備,等到我建完這個設備已經花了一千多萬了。還有廠房,鍋爐,化驗室,生產辦公樓,裝修,所有的配套設施,你光說能生產了,叉車你得買吧?化驗設備你得買吧?什么東西都和過去水泥廠的(不一樣)。當時我就想不干了,停了它。為什么停它?沒錢了。
幸運的是,政府了解到了安中平的情況,鑒于他是鹿泉第一家轉型創業的水泥企業,為鼓勵企業發展,區政府專門給他協調了300萬的補償資金,這才終于幫助安中平渡過了難關。2014年底,安中平的核桃飲料產品順利投產。
經過整整一年艱難的市場推廣,如今安中平的核桃露終于漸漸打開了銷路
安中平:現在我真的看到希望了。很多人來找我,跟我定合同。回頭想想,如果現在國家允許我去做水泥廠,我也不會再做水泥廠了,因為這個一進工廠你是舒服的,自己心里邊是亮堂的。
在宜安鎮,退出水泥行業的企業有34家,但是轉型創業的目前只有3家,大量閑置的土地資金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引進新項目、如何幫水泥老板們找項目,也成為當地政府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
早上七點,李志剛就從宜安鎮趕往石家莊市區了。這個月他已經往市里跑了十幾次,為的都是鎮里招商引資的事。
九點半,他又召集了幾家企業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李志剛發現水泥老板杜振國對其中的一個智能手環項目比較感興趣,為了最大可能地促成合作,會議一結束,他就趕緊拉著對方到杜振國的廠區去看看。
杜振國的水泥廠已經拆除兩年多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始終閑置著,杜振國的心里也很著急
杜振國:以前100多工人都挺好我們村里老百姓都有工作,現在都失業了,沒活干了。
為了幫助這些企業盡快轉型升級,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當地政府開始組織原來的水泥老板們外出考察項目,做對接。像這樣的對接會,鎮里已經組織了幾十次。外地考察更是不計其數。
下午,送走了市里的企業,李志剛顧不上休息,打算再到新招商過來的兩家企業看看。他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幫助水泥企業找項目,宜安鎮現在還有5家招商引資過來的企業,這些新引進的企業能否順利投產也是他關注的重點。
這里原來也是一家水泥廠。拆除之后,2014年引入了石家莊一家食品企業,近期就要開工建設。當初,李志剛帶著這家企業的老板,幾乎跑遍了宜安鎮所有的工業地塊,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最終選定了這個廠區。談合作、給政策、跑手續、簽協議,又用了大半年,總算把這家企業引了進來??墒莿偮涞?,開工建設就遇到了麻煩。
石家莊某食品企業負責人崔潔:在4個月這個工期有一個前提就是交通不太順暢,希望這個問題不再是問題,能把工期提前。
原來,等待開工建設的廠子,正趕上宜安鎮供暖管道施工,門前的路都被挖開了。企業的施工隊遲遲進不來,耽誤了開工時間。
李志剛:你們在施工過程當中,跟這個村里,比如說周圍的村里,跟鄰居,跟這邊的鄰居,如果有什么問題,我們會隨時幫助你們協調關系。
李志剛清楚,要有梧桐樹,才能留住金鳳凰。由于是外來企業,跟各方面關系都不熟悉,有很多事情只能他親力親為幫忙協調。
李志剛:拆也很難但是建更難,拆一個企業爆破一分鐘就辦了,要是建這個企業一年也上不去,壓力非常大。
一邊是企業迫切謀轉型,一邊是政府積極找路子,方向很明確,然而現實的困難是,兩方的結合很難在短時間內出效果。
在李志剛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宜安鎮工業用地分布圖。上面密布的紅框,都是宜安鎮等待填充的閑置工業用地
李志剛:我們計劃用五年時間把紅框全部填滿,把企業全部招滿,這個招商任務還是很重,這個企業從哪里來,怎么結合,怎么跟村里簽訂新的用地合同,這個任務很重。
李志剛:最近我們想組織一些企業老板到周邊像周邊的這些工業區,比較好的企業,去參觀學習一下,一方面讓這個老板重新樹立轉型的信心,另外一方面抓住一些可能的信息,實現項目的對接,轉型。
半小時觀察:如何從“壯士斷腕”到“涅槃重生”
在產能大幅過剩、環保壓力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石家莊分兩批集中拆除35家水泥企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令人敬佩。在爆破聲巨響背后,離不開一個個被拆企業的積極配合、犧牲利益,離不開地方政府的付出、努力。而真正的考驗,是在經歷“壯士斷腕”的徹底洗禮之后。因為,拆除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它的意義在于騰籠換鳥,在于尋找到新的發展出路,讓結構更合理,讓發展可持續。這不僅需要企業主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各級政府樹立全局意識,研究制定能鼓勵企業二次創業的政策措施,幫助被拆除企業盤活土地資源,科學引導他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業和文化產業,把綠色發展之路走穩,走好,走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