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港上市的華潤水泥控股(01313.HK)發布了糟糕的年度業績預告:股東應占利潤下跌超過七成,營業額下跌近兩成。亮起紅燈的不僅僅是華潤水泥一家,整個水泥行業都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巨大壓力。
水泥巨頭集體亮紅燈,二十四年來首次全行業負增長
2015年華潤水泥股東應占利潤約10.15億港幣,較上年的42.06億港幣大幅下挫75.9%;營業收入也從上年326.68億港幣下降到267.78億,跌幅為18%。
下跌不僅僅是華潤水泥一家,同在香港上市的西部水泥(02233.HK)2015年則由盈轉虧,從上年盈利3900多萬,轉為虧損3.07億。
A股水泥類上市公司同樣不樂觀。盡管A股水泥行業公司目前大都還沒有發布完整年報,但從前三季度數據推測,全年業績堪憂。
翻查了A股主要水泥類上市公司三季報發現,絕大部分前三季度利潤都有較大下滑。行業龍頭海螺水泥201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下滑約13%,凈利潤下滑接近30%;緊隨其后的華新水泥營業利潤下跌超過80%,凈利潤下跌超過70%。
水泥類上市公司糟糕業績其實只是全行業困境的一個縮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水泥產量出現了24年來首次下滑,全年產量約為23.6億噸,較上年下降4.9%。水泥價格跌至2008年以來新低,整個行業面臨全面虧損。
產能過剩:中國兩年水泥產量夠美國用100年
根據中國水泥研究院等機構數據,近年來中國水泥產銷量在全球占比都過半。其中2014年全球水泥41.8億噸,中國產量24.9億噸,占全球產量接近60%。
中國水泥產量甚至“嚇倒”了首富比爾·蓋茨,2014年底比爾·蓋茨在博客上出人意料的貼出了一張圖片,對比了將此前三年中國水泥產量和整個21世紀美國水泥用量做對比:中國3年用掉了美國100年的水泥。
其實如果比爾·蓋茨在2016年初算這筆賬,會發現根本不需要三年,兩年就夠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從1901年到2000年的100年間,美國一共用掉45億噸水泥;而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和2014年中國水泥總產量是49.1億噸。除了夠美國用100年外,剩余4.1億噸,還夠俄羅斯用5年多。
產能過剩讓整個水泥行業陷入困境,不少行業預測都表明,水泥行業面臨全行業虧損的壓力,去產能成為行業當務之急。2015年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重點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要求確保在2015年底前完成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任務;水泥行業淘汰3890萬噸。
邊淘汰邊新增:去產能何時是盡頭?
但淘汰產能并沒有文件上要求的那么容易,即便順利淘汰3890萬噸“落后”產能,也不過占當前總產能不到百分之二。
水泥其實是一個“先進產能”扎堆的行業,自從2004年多次行業整合以來,經過長期收購兼并重組,水泥行業企業數量已經大為縮減。大型水泥企業也已基本完成了境內外上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04年到2014年新增年產能累計32.56億噸;僅2008年到2014年新增產能就達到23.7億噸。按照這個數據測算,假如2008年之后的新增全部得以利用,產量就已經超過了2015年全國總產量。這些新建產能技術上往往并不落后,甚至采用最新設備和工藝。
水泥行業去產能不是這兩年才有的話題,早在2009年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就已經引起了各方關注,但新產能仍然在增加,僅僅2014年就增加近2.5億噸。2015年增速下降,但根據有關資料,僅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就新建34條,增加熟料產能4620萬噸。
目前還有很多水泥產能仍在新建中。根據華潤水泥業績報告,目前其多條生產線還在建設中,未來三年通過附屬公司擁有的水泥以及相關行業產能還將持續上升。其2016、2017和2018年水泥產能預測分別為8330萬噸、8530萬噸和8730萬噸。
去產能為何如此艱難?這個問題太復雜。翻查了一些大型水泥上市公司股東結構后發現,真正有實力在過去幾年擴張的大型水泥集團很多都是國企或者地方政府直接間接參股控股的公司。
比如:中國建材、華潤水泥、寧夏建材等屬于央企直接或間接控股,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福建水泥和亞泰集團等屬于地方國資。
執行去產能政策需要中央部委和各地方政府貫徹落實,而同時他們中很多又是水泥公司股東。運動員兼任裁判員,去產能的比賽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