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15年中國混凝土行業十大聚焦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2-0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張紅
核心提示:回眸剛剛走過的2015年,感到這是中國混凝土產能規模達到歷史峰值的一年,是多年來各種深層次矛盾集中爆發的一年,是企業飽嘗前些年粗放、野蠻、任性生長苦酒的一年,是全行業冷暖自知的一年,是失望與期望、絕望與希望并行的一年。讓我們掃描和刷屏2015年中國混凝土行業的十大聚焦面。

回眸剛剛走過的2015年,感到這是中國混凝土產能規模達到歷史峰值的一年,是多年來各種深層次矛盾集中爆發的一年,是企業飽嘗前些年粗放、野蠻、任性生長苦酒的一年,是全行業冷暖自知的一年,是失望與期望、絕望與希望并行的一年。讓我們掃描和刷屏2015年中國混凝土行業的十大聚焦面。


1價值面


混凝土是構建工業大國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2015年,混凝土行業重要的產業價值正在被社會廣泛認知。中國是世界上混凝土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與混凝土緊密相關聯的產業如中國水泥、中國砂石骨料、中國外加劑、中國礦物摻和料和中國混凝土機械設備等產能規模均居世界之首。


混凝土是構建工業大國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它對全球人文和自然環境都已產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影響。現代社會中的各類建筑物與構筑物大都是用混凝土構建,樓宇、道路、高鐵、地鐵、橋梁、管道、機場……按照結構體積計算,80%以上材料都由混凝土構成,混凝土已經在宏觀與細節上,深入滲透進每一個人的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預制混凝土與預拌混凝土的銷售額占建材工業的20%左右,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年銷售額超過一萬億元,達到10400萬元,成為中國建材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的產業。2015年,混凝土產業依然延續了這種態勢。


2015年,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將25億噸的水泥和120億噸的砂石(天然砂、機制砂)以及近20億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等轉化成安全、質優、耐久的各種水泥制品與預拌混凝土。到目前為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中的管樁、水泥管道、混凝土預制構件、預拌混凝土、裝飾混凝土、電桿、硅酸鈣板等產業規模與產能規模均列全球之首。在市場需求導向下的敢于創新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獲得了驕人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與中國力量。


2015年,混凝土在高鐵建設、大型水利、超高層建筑中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


2015年1月14日,經過12年艱苦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這是一條現代的地下“大運河”,其實就是一條用混凝土與鋼鐵砌筑的連接南北大地的新動脈。在10多年的建設中,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U形輸水渡槽工程——中線湍河渡槽工程;國內穿越大江大河最大的輸水隧洞——中線穿黃河隧洞工程;世界規模最大的U形輸水渡槽工程——湍河渡槽工程;世界首次大管徑輸水隧洞近距離穿越地鐵下部工程——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等。南水北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段輸水工程使用了幾百公里的PCCP管道,保證了南水北調最后1公里安全到位。


在我國超高層建筑建設中,混凝土也有諸多亮點。目前,我國建成或已封頂的超高層建筑達3103座,數量居世界第一。在我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混凝土產業功不可沒。2015年9月8日,天津117大廈創下的混凝土實際泵送高度吉尼斯世界紀錄——621米就是其中的一個亮點。這些都標志著我國混凝土行業在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領域的綜合水平已躋身世界一流。


在今后的發展中,預拌混凝土在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上還會承擔更多使命,這也將是混凝土行業產業價值再提升的又一個支撐點。


2基本面


2015年,混凝土產量下滑、需求萎縮、產能過剩,除幾個特大城市外,預拌混凝土的產能利用率普遍在30%左右,同時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全年創下了產能增幅新低、產能利用率新低、產品價格新低以及企業應收賬款新高的“一高三低”。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累計數為1918.1億元,2014年為2335.6億元,累計增長417.5億元。資深專業人士預計,2015年預拌混凝土行業的企業累計應收賬款已超過4000億元。


受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大環境影響,預拌混凝土企業普遍陷入發展困局,部分商品混凝土企業產量驟減,關停企業大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0月中國商品混凝土產量為1億5292萬立方米,同比下降0.94%,收入也出現近10余年最低增幅。混凝土在前三季度繼續了部分產品需求下降、全行業利潤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時,新的資源利用退稅政策及營改增等稅收政策使得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受到多重巨大壓力,行業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應收賬款高居不下的常態問題無明顯改善。很多企業表示,2015年以來企業經營承受了比往年更大的壓力。


統計數據亦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往年出現大幅下滑,截至9月末,投資同比增長回落至10.3%,較上半年再次下降1.1個百分點;基建投資盡管仍保持18.1%的增速,但與前兩年相比也出現了較大降幅;房地產開發投資更是出現了除2009年以外近10余年的最低增速;建筑業新開工面積保持同比負增長。預拌混凝土市場競爭愈加慘烈,產品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生產線閑置率逐步增大,部分優良企業也步入市場盈利與虧損的邊際,出現潛虧的企業更不在少數,更有部分企業鋌而走險,以質量來保盈利,無異于飲鴆止渴。2015年1——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預拌混凝土行業生產增速已大幅下滑至歷史低位。從區域看,東部地區生產大省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北京、遼寧產量增速集體跳水;中部地區生產大省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產量保持增長;西部地區生產大省(直轄市)四川、重慶、貴州、廣西、陜西產量保持增長;雖然中、西部地區混凝土產量仍在持續增長,但由于東部地區混凝土產量占全國產量比重的42.9%,東部地區產量增速回落致使全國預拌混凝土生產增速呈現斷崖式下滑。


3市場面


預拌混凝土市場蕭條勢必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如重挫預拌混凝土產業的經濟運行質量,行業弱勢地位進一步被強化,加劇了上下游產業的困頓,價格競爭完全侵蝕了混凝土的質量底線,導致部分混凝土工程中質量亂象叢生,全行業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二五”時期是中國混凝土行業發展極其不平凡的時期。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為7.76億立方米;2014年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為15.54億立方米,比2010年增長了一倍,但是比2013年下降了5.6%,為我國預拌混凝土產業有史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2015年末,預計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與2014年大致持平。


從行業規模來看,2010年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總數約為5500家;2014年,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總數為8100家,比2010年增長47%;2015年,預計全國混凝土企業總數為8500家,業內一些資深專家分析說,如果算上所謂的“黑站”(“黑站”即沒有資質的攪拌站)的話,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約一萬家左右。


5年間,預拌混凝土的產量與行業規模翻了一番,這不能不說其呈現出的是一種粗放而任性的驚人速度。2015年預拌混凝土市場蕭條勢必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


第一,重挫預拌混凝土產業的經濟運行質量,尤其是價格低迷,導致效益持續下行。上半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快速的倒V型大起大落,在這次股市巨大的波動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指數表現出比大盤更明顯的大漲大落。


第二,困局中的產業普遍缺乏轉型升級的實力,行業的弱勢地位進一步被強化。轟轟烈烈的大型水泥企業兼并之潮也在混凝土產業的市場疲弱狀態前保持低調,甚至偃旗息鼓。據不完全統計,水泥企業兼并混凝土企業的工作大都處在“停擺”狀態,有的水泥企業甚至視兼并預拌混凝土企業為陷阱。


第三,加劇了上下游產業的困頓,與預拌混凝土產業關聯緊密的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劑、混凝土機械裝備、礦物摻和料等產業的市場現狀都愈加艱難。如礦物摻和料中最優質的礦渣粉產量從2014年底開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產量跌幅為10%。


第四,在價格低迷的情況下,預拌混凝土企業最拿手的競爭手段依然是價格戰。如不少建筑生產現場的混凝土施工人員為加快施工進度,在工地上往混凝土中注水,導致混凝土離析現象嚴重;明目張膽操作混凝土“陰陽配合比”;原材料以次充好等惡劣行為已是混凝土行業大行其道的“潛規則”。混凝土行業的從業者都知道,“裂縫”是混凝土質量的“癌癥”,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出現的時間之早、范圍之普遍、性質之嚴重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從業經歷中都很少遇到。


第五,混凝土企業的應收賬款量進一步抬升,企業資金緊張。2015年5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凈額5088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制造業應收賬款凈額為2380億元,同比增長了16.4%,與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60%。企業現金回款減少,增加了企業呆壞帳的風險。


4政策面


近十多年來,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三種力量:市場的力量、新技術的力量、政策的力量。2015年,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的多項有關節能建筑、綠色建材、循環經濟、大氣污染防治等政策,都為混凝土行業的發展指明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加快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混凝土行業堅定的共識。


2014年年底至2015年,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國務院《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工業和信息化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國家發改委《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以及多省市頒發的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規程等,都清晰明確地為混凝土行業的發展指明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在政策的感召下,2015年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綠色生產、清潔生產快速推進。一批優秀企業立足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生產。何謂混凝土的綠色生產?綠色生產是指混凝土生產全過程的節地、節能、節材、節水和保護環境基本要求的綜合活動,實現混凝土生產的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并有效地改善廠區職業健康環境。(1)在“綠色選材”方面:綜合利用粉煤灰、礦粉、石灰石粉、鋰渣粉、沸石粉、磷渣粉等工業廢渣,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達到降低材料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的綜合效益;利用工業廢棄物——尾礦石、石屑作為混凝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砂石生產混凝土,將其污染降至最低。(2)在“綠色設計”方面:堅持以“耐久性”為核心指標。(3)在“綠色生產”方面:建設環境友好型管理體系,最大程度地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4)在“綠色供應”方面:建立預拌科學的管理體系。(5)在“綠色產品”方面:建立耐久性能評估管理體系及環境標志產品管理體系,確保產品性能滿足“耐久性”、“環境標志產品”的要求。2015年,國內已有一批混凝土攪拌站達到了綠色發展的要求。


5榮譽面


“十二五”期間,我國多項混凝土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以及建材行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技術成果獎。2015年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其中,立足于混凝土產業的四項科技創新成果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一面旗幟,展示的是一批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營造的是崇尚科學、尊重人才、褒揚先進的氛圍,彰顯的是國家的創新能力。混凝土產業如此高規格、大面積地涌現出獲獎科技成果,意味著混凝土產業博采互鑒、創新圖強的步伐從未停歇,象征著混凝土產業始終以創新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5年12月13日,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混凝土行業大會上,3名行業資深專家榮獲“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終身貢獻獎”,他們是廉慧珍、曹永康、黃士元。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桂玲、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德龍、新疆國統管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川榮獲“2015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


在中國混凝土行業大會上,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吳文貴榮獲“2015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企業家”。吳文貴作為領軍者,聚勢、聚力、聚智、聚心,改寫了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引領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6企業面


企業是行業發展與進步的主力軍,尤其大型企業是產業崛起的中堅力量。這些年行業的發展已使我們清醒地看到了大型企業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2015年10月,中國預拌混凝土10強企業舉行了圓桌會議,這是一次為中國預拌混凝土企業破解困局把脈問計的會議。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10家企業領導首次坐在一起,共同為推動解決全行業面臨的那些具有共性的難題和深層次的矛盾,獻計獻策、達成共識。


2015年12月舉行的中國混凝土行業大會上,宣布了新出爐的“中國預拌混凝土十強企業名單”,這十家企業是: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唐山冀東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云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部)。這是中國混凝土行業的旗艦方陣。


7技術面


從傳統混凝土的四組分到現代混凝土的六組分,混凝土諸多新性能的產生都得益于新技術的創新。粉體技術、外加劑技術、配合比技術、超高層泵送及大跨度混凝土的制作技術……2015年,高性能混凝土成為新技術的載體。隨著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步伐加快以及兩項有關高性能混凝土的標準落地,高性能混凝土已經受到社會的廣注。


建筑材料有數十種,但由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推廣應用的大宗材料,除了散裝水泥、新型墻體材料等外,近年來就屬高性能混凝土風光最勁。在(國辦發2013年1號文)《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中的“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章節中,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的發展利用,到2015年末,標準抗壓強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的10%。同時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在(國發2013年41號文)《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亦提出“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鼓勵依托現有水泥生產線,綜合利用廢渣發展高標號水泥和滿足海洋、港口、核電、隧道等工程需要的特種水泥等新產品。”


關于混凝土的新技術方向,亦有專家進行了預測。其中關注度最高的有10項,它們是:1.輕骨料高強混凝土的應用技術。2.骨料最佳級配和粒形科學評價及對混凝土單方用水量減少的作用。3.如何評價現代混凝土拌和物流變的特性。4.更加合理驗收現場拌和物的應用技術及硬化后混凝土結構強度的評價方法。5.克服混凝土構件的脆斷、提高混凝土構件的延展性的技術。6.混凝土微結構及其優化的研究。7.按混凝土性能調節功能設計制備的(標準化的)單一或復合的鈣質、硅鋁質性能調節型礦物摻和料(如礦渣——鋼渣、粉煤灰、硅粉、石灰石粉、偏高嶺土、煅燒高嶺土等)。8.耐久性設計大于100年的混凝土規模化實現技術。9.3D打印應用于免拆模板及混凝土結構的材料技術。10.計算機在混凝土智能化的應用技術。


8發展面


混凝土的綠色發展一直在拓展其豐富的內涵。2015年末,深圳由于城市渣土堆積如山而奪走幾十條人命的惡性事故令世界震驚。科學處置建筑垃圾已成為政府的重要使命。2015年,多種固體廢棄物及建筑垃圾在混凝土產業中的應用開始升溫。2015年上半年,國內首創、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建筑垃圾資源一體化示范工廠由北京元泰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建成,并通過鑒定驗收。工廠的主要資源化產品為再生微粉和高性能再生骨料,通過超粉磨技術,根據建筑廢棄物的成分再生的微粉,可以具備不同的性能和應用方向,其中超細微粉可以作為生產高性能混凝土的摻和料。至此,建筑垃圾資源化成為混凝土的綠色發展新的增長點。預拌混凝土產業從摻和料與機制砂兩個維度利用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使預拌混凝土成為承接固廢資源化最大的產業之一。


2015年8月1日,在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分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全國固廢處理與生態環境材料制備與應用學術交流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發表了題為《大宗固體廢棄物高效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與發展方向》的報告。徐德龍院士談固廢高效資源化時強調了兩點,一是要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集約發展;二是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需要新技術與政策的支撐。


同時,徐德龍院士提出了四點建議。1.目前人們解決固廢利用問題的思維方式大都是采用典型的西方外科手術治療方式即腳疼醫腳、頭疼醫頭,使得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越串越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會迫使整個生產線停機,影響生產效率,還不能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問題。2.固廢的資源化與生態材料制備乃至新型工業領域的生態設計要逐步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轉化,要以綠色度、低碳度、循環度三個核心指標來定量化綜合衡量其可持續發展程度,實現飛躍。3.要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問題,必須大力提倡建材、冶金、能量、化工等相關行業的深度融合和循環發展。而各行業之間連接技術開發和集約發展的主動性決定著融合的深度。4.政府和各級領導要給予固廢處理強大和持久的支持。對于固廢不能“廢時無人理,寶時無法治”,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固廢處理機制,使固廢資源化產業持久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產生和處置有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數量大。據專家測算,在每新建1萬平方米建筑的建筑施工中會產生500——600噸建筑垃圾,而拆除1萬平方米舊建筑將產生約6000——15000噸建筑垃圾,相當于新建工程的10倍。根據聯盟標準《建筑新建、拆除、維修廢棄物產生定額》標準測算,僅2015年我國產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維護垃圾)就高達35億噸。第二,增長快。1990年——2000年,我國建筑垃圾每年遞增15.4%,2000——2013年每年遞增16.2%,較前10年提高了近一個百分點,預計未來10——20年,我國建筑垃圾仍將處于高增長階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用“建筑面積估算法”和“灰色預測模型”對我國未來建筑垃圾產量進行預測,結果表明到2030年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每年73億噸,比現在增加一倍以上。第三,分布廣泛。第四,污染嚴重。當前建筑垃圾主要采用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的處置方式,不僅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也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第五,利用率低。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目前處于初級階段,總的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與發達國家平均80%左右的利用率有很大差距。第六,處置技術落后。


我國目前已在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產品主要應用于如下領域:1.公路工程。公路工程數量大、耗用建材多,而建筑垃圾轉化的建材產品數量大、質量好,在維修公路,處理公路翻漿、填土、墊層、隔離層、透水層、路基等應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2.鐵路工程。建筑垃圾轉化的建材產品可以用作鐵路的路基材料及路基加固材料。3.建筑施工。建筑垃圾轉化的建材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全國每年至少將產生建筑垃圾51億噸,若其中80%轉化為建材產品,將創造價值1.6萬億元,同時還能減少礦山及河道開采砂石35億噸以上,增加就業超過122萬人,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


9糾結面


對于混凝土行業而言,當下最大的“糾結點”就是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出臺的兩項稅收政策。


一是“資源綜合利用稅收退稅基點提高到70”以上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對預拌混凝土企業而言,這項政策與以往發生了兩個變化。一是廢渣使用比例要求由30%提高至70%;二是退稅比例由100%降為70%。這兩點對預拌混凝土這門對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消納量最大的產業之一而言,是一種莫名的打擊與傷害。因為從國內的混凝土生產企業而言,即使算上摻合料和砂石骨料兩個部分,綜合利廢能達到70%以上的也屈指可數,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預拌混凝土企業今后將被排除在享受國家“退稅”陽光的門外,這對預拌混凝土企業是極其不公平的。


國內不少預拌混凝土企業認為,目前以比例計征資源綜合所得稅退稅不太科學,因為比例要求太高,很難有企業能夠達到,甚至有企業為獲得退稅而進行造假,這達不到政策制定的初衷。還有一些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建議,由從比例計征改為按利用廢渣的總量計征,即用了多少廢渣,退稅多少,這樣比較合理。


二是即將推行的“營改增”稅收政策,對混凝土行業也是一記啞拳。目前,我國稅法規定,混凝土行業實行的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征收,自2014年7月1日征收率由6%調整為3%。


2015年我國對房地產、建筑、金融行業進行“營改增”后,對混凝土行業影響最大的是按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征收,即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按最理想、比較好、最壞三種情況進行預測,“營改增”后混凝土行業的實際稅負率在1.74%——3.89%之間。這一稅負水平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1.會隨著水泥、外加劑、柴油、粉煤灰等重要原材料的價格、耗量的變化發生一定的變化,其中最敏感是水泥。


2.現階段,混凝土行業對外采購中,理論上能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率包括17%、13%、11%、6%、3%。因此,實際稅負水平還與混凝土企業稅收管理水平、管理力度密切相關,特別是供應商的篩選非常重要。大部分供應商都可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只有砂石供應商很少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即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一般能提供或代開3%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于砂石成本占混凝土成本的比重較大,需要對砂石供應商進行重點管理和嚴格篩選。此外,還有一些零星的配件和辦公用品采購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營改增”是國家稅收改革的方向之一,這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順應的。但這需要在公平規范有序的環境中實施。對預拌混凝土而言,上游面對兩大產業:水泥與砂石骨料。水泥行業屬于規范發展,但成百上千的砂石企業集約度差,分散而小微,在與其交易的過程中,很難準確完整地獲取相應的稅票,而且這種情況是極其普遍的。這就意味著在“營改增”之后,混凝土企業的繳稅額度比“營改增”前大幅提高,這對預拌混凝土這門微利的產業來說,會造成實質性的盤剝與不公平。


商混去年7月剛從6%下調至3%,出于政策的穩定,商混行業目前不大可能有大的稅率變動。但要實行的“營改增”,對商混行業的影響是不可想像的。出于政策的嚴肅性和穩定,希冀國家再次調整預拌混凝土行業稅率幾乎不大可能,只能夠被動接受。主要是需要先規范商混行業主要原材料礦山骨料及砂石的營改增問題,否則商混行業主要原材料不能實現進項抵扣,對整個商混行業是不公平的。


也有的預拌混凝土企業提出,如果砂、石行業的“營改增”得不到徹底解決,退而求其次,寄希望于政府(至少同一城市)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國家“營改增”政策,規范稅收行為,對全部預拌混凝土企業一碗水端平。這樣,即使砂石行業的營改增問題滯后,對同一城市的預拌混凝土企業相對公平,這對遵紀守法企業也是一種善待與保護。


10思考面


2015年,預拌混凝土企業需要思考的宏觀與微觀問題很多,但在與行業人士的諸多交談中感到,不少企業最關心的是資質的存留,而部分專家學者反思最多的是水泥對混凝土質量尤其是耐久性的負面影響。有些資深專家預言,水泥與混凝土兩門產業的生產關系已處在改革與再造的前夕。


激起企業對資質存留產生聯想的主要是以下幾項政策的出臺。2015年,住建部發布新版《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最大亮點是建筑業企業資質審批放權。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建筑業發展,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住建部《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等,再加上國務院徐徐吹來的簡政放權的春風,一些企業隱隱感到預拌混凝土企業的資質有了終結的時間表。相信這個問題在近一兩年就會有答案。


關于水泥的話題,在預拌混凝土企業與學界也越來越熱。2015年,主要集中在以下話題。1.水泥與減水劑相容性不好;2.質量穩定性不好;3.細度太細;4.強度特別是早期強度提高;5.沒有長期強度增長的能力;6.熟料的C3S高;7.水泥堿含量高(重點是北方地區);8.出廠水泥溫度高;9.水泥化學減縮增加;10.水泥早期水化熱增加;11.水泥開裂敏感性增加等。


混凝土行業的部分專家認為,混凝土耐久性越來越差,水泥是重要因素之一。對混凝土耐久性而言,半個世紀來水泥質量發展的方向已是漸行漸遠。以往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很少將水泥質量改進作為內容之一,這是迫切需要改變的。C3A高、C3S高、細度細不是導致混凝土耐久性變差的本質原因;本質原因是早期水化速率高、堿含量高。延續百年的現行水泥標準體系,今天看來已經存在重大缺陷,不能僅作局部的修補,必須重新建立體系框架。目前混凝土行業從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考慮,對水泥行業提出的一些建議,缺乏對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經濟成本方面的評估,因此很難受到水泥行業的重視。


水泥與混凝土是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產業鏈關系,就像麥子與面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幾十年來,前有產品短缺,后有市場旺盛,兩門產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今后的發展中,二者如何同進,如何共贏,是到了認真思量的時候了。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澄城县| 八宿县| 东阿县| 永顺县| 赤水市| 汤阴县| 茶陵县| 天镇县| 建水县| 绥阳县| 伊宁县| 社会| 南京市| 南安市| 台州市| 岑溪市| 定结县| 拉萨市| 科技| 磐安县| 通化县| 时尚| 嘉兴市| 原阳县| 阜平县| 泾阳县| 始兴县| 东方市| 洪江市| 琼海市| 浦江县| 雷波县| 图木舒克市| 宣威市| 拉萨市| 香格里拉县| 繁峙县| 远安县| 剑河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