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水泥銷量25年來首次下降,預計降幅6%左右,水泥效益全面下滑,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平臺過渡期。國內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水泥價格長期低位徘徊,盈利水平持續下滑,企業呈現大面積虧損。面對這樣的環境,轉變發展方式,開拓新的市場領域是水泥企業的必然選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水泥企業“走出去” 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盤點2015年在海外建設的水泥項目,走出去的水泥企業大體有兩個方向。一類是自己投資建廠,這類項目大多處于我國接壤或接近的國家和地區,他們依靠自身的優秀管理經驗和資本實力在鄰國開拓市場;另一類公司則在國外承包工程,它們本身具有裝備制造能力,能用先進的技術在更多的國家打開局面。
2015年,華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100萬噸水泥廠建設項目開工,與哈薩克斯坦也簽訂了水泥項目投資協議;紅獅集團和尼泊爾希望水泥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共同投資建設尼泊爾最大的水泥生產投資項目;上峰水泥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分別用于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熟料水泥生產線的建設。
華新水泥和上峰水泥的項目都集中在西亞地區獨聯體國家,尼泊爾也與我國接壤。西亞地區是沿陸上絲綢之路離開中國后的第一站,這些企業抓住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率先走出國門,開辟了新的市場。
2015年,海螺集團承建的泰國SCG集團印尼SB1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印尼西巴水泥項目和自主運營的南加海螺二期項目也在穩步推進;由冀東發展集團河北省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EPC總承包的曼巴水泥日產28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成功點火;中材集團承建的坦桑尼亞日產7500噸水泥廠竣工投產。
這三家企業中,海螺集團旗下有裝備制造公司,冀東水泥的控股股東冀東發展集團有技術裝備工程板塊,中材集團也是集科研、設計、制造、工程建設、國際貿易于一體的大型企業。從項目上來看,海螺水泥在東南亞多點開花,冀東水泥和中材集團的項目都落地在遙遠的非洲。
這些項目的成功證明一帶一路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是有市場有機遇的,我國一批大型企業和骨干企業在技術、裝備、經營管理上都已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或先進水平,成本和管理有國際競爭優勢,走出去是一條有效的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