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供給側發力去產能 清理僵尸企業五大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核心提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定調“穩中求進”,而實際上則更強調供給側改革,這個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去產能”。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12月11日表示,國資委對處置央企僵尸企業的初步想法是,采取深化改革,減員增效,清產核資,債務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多種措施,積極地推動加快處置僵尸企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召開。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預計,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定調“穩中求進”,而實際上則更強調供給側改革,這個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去產能”。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12月11日表示,國資委對處置央企僵尸企業的初步想法是,采取深化改革,減員增效,清產核資,債務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多種措施,積極地推動加快處置僵尸企業。


在亟需去產能的產業中,以煤炭礦產和鋼鐵為主的能源資源類產業產能嚴重過剩,供需嚴重失衡而首當其沖,但這些領域聚集大量地方國企和央企,人員眾多,牽涉的資本亦復雜,處置不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濮洪九12月17提醒道,對于清理產能,需要制定相對細化的退出標準、政府要制定好相關政策、做好工人安置及產業轉移和經濟補償。


中企之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亦表示,調供給結構,需要提供制度供給,需要政府放權,才能使得中央意圖轉變為政府部門、中央企業的行動,需要壓力轉換機制。


中央密集布置“去產能”


從11月至今,中央與國務院曾在多個場合提出了去產能的問題,可見去產能的緊迫性。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強分類指導,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李錦指出,這是國務院層面,首度就虧損企業問題提出定性、定量、定標準、定時的措施,特別是到2017年末的時間表確定,具有重大意義。


而在11月23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把“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作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四大關鍵點之首。同時,會上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提法。這不僅為化解過剩產能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下一步攻克這一難題提供了方向。因而,管清友亦猜測最近要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有對去產能有進一步的部署。


李錦也認為,供給側改革突破口就是要對“僵尸”企業實行清退。張喜武亦表示處置僵尸企業和企業行業脫困問題,國資委還在進一步研究,目前并未形成最終決策。“解決僵尸企業有兩大問題,一是錢從哪兒來,二是人往哪兒去的問題。”張喜武指出,如果這兩個環節解決不了,解決企業脫困、行業脫困還有僵尸企業,難度都非常大。


目前可看到,央企層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或者被動的進行兼并重組,比如最近短短一周時間,已有五礦、中冶、中遠和中海四家央企宣布戰略重組,而據了解更多央企還在密集商談重組事宜中。


去產能路徑


有鑒于國有企業前三季大幅下滑的業績狀況,以及嚴峻的經濟形勢,去產能、清退僵尸企業雖然成為了共識,但實施起來確實不易。


現在各界對供給側調整所帶來的大量企業關停與裁員問題極為關注,擔心地方政府“維穩”意識將會沖擊對經濟調整的決心。以煤炭行業為例,濮洪九告訴記者,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嚴重,2006年以來,全國煤炭固定投資達到了3.44萬億,由于前幾年煤炭效益好,除了煤炭行業還有16個行業也投資煤炭行業辦煤礦,現有產能40億噸,在建項目規模還有10億噸,新增產能還在釋放中,仍將擴大過剩狀況。


與此同時,我國煤炭的消費力卻在持續下降,今年預計下降4%,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家新的能源結構中煤炭所扮演的角色還有可能會被其他清潔能源所替代,因而煤炭產業的去產能化必須進行。


濮洪九透露,煤炭行業市場極度分散,目前我國排名前四的大煤炭公司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僅24%有余,而國內有超過7000個產能在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其每年總體產能高達5.7億噸,這部分產能或將是未來去產能化的重點。


但問題是,煤炭行業過萬家企業有逾百萬員工,去產能化的同時,若是沒有詳細的調查,對不同產權和情況的企業做出不同的妥善安排,很難取得這場“去產能化”的勝利。


因而濮洪九建議一定要制定相對細化的退出標準,如對落后定義、安全的定義,產能的確定等,政府還要對退出機制做好相關政策,采取收購、補償、產業轉移等不同手段。另外還要有相應的資金和方案,做好工人安置及產業轉移和經濟補償。


“如果政府政策做到了這些,將會以退出機制為抓手,也許能為行業重組創造條件。”濮洪九道。


李錦指出,對于一些地方政府認為去產能就是簡單的“破”,因此等待觀望狀態非常嚴重。但他們沒意識到去產能也可以是“立”,通過并購重組,可以有效緩解去產能的陣痛,同時重塑企業活力。“當然,在2016年、2017年是一個陣痛期,短期內宏觀經濟指標和就業數據下行,地方稅費收入下降,但后三年經濟增長就會穩定些,可望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李錦看來,去產能和解決僵尸企業的問題,有五大路徑:一是從解決僵尸企業入手,關停并轉,用產權轉讓、關閉破產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剝離出來,重組合并,重新配置資源;三是用“騰籠換鳥”的思路去換產品、換技術,換新的運營方式,提供有效供給;四是擴大出口,開辟新的市場,從需求端加快去產能;五是加快產能輸出,在供給端消化產能。


李錦認為,過剩產能必須消化,需求側管理認為市場無法出清,因此需要采用政策刺激的方式來恢復需求,令需求擴張去迎合現有產能;而供給側管理則認為市場可以通過價格調整等方式來自動出清,通過價格、產能整合、淘汰等方式來清理過剩產能,而“過剩”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顯然,“面多了和水,水多了加面”的做法應該終結了。過去那些靠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的企業會加速退出市場,特別是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先進技術的“僵尸行業”,過去靠政策扶持和銀行貸款存活,在新的條件下不會獲得政策支持,必須退出市場,這是不能有任何猶豫的。


這場去產能的戰役或將在2016年正式打響,在行業分布上,能源行業或將首當其沖。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12月17日表示,目前能源行業特別是以煤炭、電力、能源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行業,面臨著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危及整個行業發展,大量僵尸企業應該被關停,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相關的政策方案。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麟游县| 西昌市| 大悟县| 衡阳县| 临汾市| 齐齐哈尔市| 崇明县| 广安市| 崇仁县| 汾西县| 耒阳市| 本溪市| 蒙自县| 永嘉县| 加查县| 丰城市| 清原| 蒙山县| 德化县| 固原市| 洛宁县| 积石山| 额尔古纳市| 拜城县| 金门县| 洮南市| 南投市| 大同县| 额尔古纳市| 白山市| 磐安县| 蚌埠市| 蒙阴县| 阳谷县| 平阳县| 介休市| 五原县| 静海县| 静宁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