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建材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滑,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面臨近年來最為嚴峻的困難局面,努力實現全行業平穩運行成為當前行業的迫切需求和首要任務。
A 運 行
下行壓力加大 水泥玻璃帶動行業量價齊跌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表示:”以往水泥、玻璃帶動整個行業的負增長,是從來沒有的。產品品種減少、企業兩極分化嚴重、結構調整越發明顯,這是從來沒有的。“
生產增速回落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8個百分點,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最低增長率。近幾年,建材工業一直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期間雖然水泥行業等建材主要行業也曾有所波動,但是其他行業的平穩運行總能彌補這種波動帶來的影響,保障行業平穩運行。但今年以來,除個別行業外,建材大部分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都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今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逆轉。
今年以來,在建材主要產品中,除玻璃纖維等受投資影響較小的產品保持平穩增長以外,水泥、平板玻璃和部分水泥制品產量下降。水泥產量在1990年以后2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10.8億噸,同比下降5.3%,平板玻璃產量4億重量箱,同比下降4.2%。近年來高速增長的商品混凝土產品增長速度大幅度回落,上半年產量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僅4%;與工程密切相關的混凝土管樁則出現負增長。
建材商品出口增速放緩
近年來,隨著建材出口結構提升,建材出口產品品種、質量、價格提升,出口實際數量增長放緩或停滯,對國內建材產品產量增長拉動作用在減弱。今年以來,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增幅下降態勢明顯。上半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1%,扣除匯率和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今年上半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離岸價格同比上漲9.7%,成為今年建材商品出口金額增加的主要因素。我國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自從擺脫金融危機影響以后,出口實際增速已經告別20%以上的高增長,出口增速徘徊在10%以內,而今年建材實際出口數量增長率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最低增長率。
建材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
今年以來,建材及非礦產品出廠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2.7%。2015年6月建材及非礦產品出廠價格指數95.2%,相當于5年前2010年9月份水平。
主要建材產品價格持續下滑,上半年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每噸比去年同期下跌29元,跌幅9.3%。6月份全國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廠價格每噸跌破270元,低于5年前2010年9月份的價位。今年以來,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止跌趨穩,但回升乏力。6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62.8元每重量箱,上半年平均比上年同期下跌5.4元,跌幅8%,其中建筑級平板玻璃56元每重量箱,上半年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4.1元。2015年6月全國平板玻璃月平均出廠價格低于6年前2009年5月份水平,對于多數生產建筑級平板玻璃的企業,目前建筑級平板玻璃已經在盈虧平衡點以下。
建材運行效益大幅度下滑
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效益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最差水平。建材產品價格和銷售數量的減少,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預計利潤總額1280億元,同比下降9%,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銷售利潤率為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受企業效益下降影響,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利稅總額同比下降,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完成利稅總額1655億元,同比下降7.8%。今年1~5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利息支出222億元,同比增加5.3%,行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6%,比上年同期增加0.1個百分點,其中,水泥、平板玻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資產負債率均超過60%,企業經營情況困難加大。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
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變化趨勢相同,今年以來,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放緩。今年建材工業限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是2000年以后最低增長率。上半年建材工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850億元,同比增長10.5%,今年以來增速持續下滑,比上年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降幅有所擴大。其中,水泥制品業、建筑用石開采與加工業完成投資額度仍然占據行業前兩位,但混凝土與制品業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7%,比上年同期15.5%的增速相比降幅明顯;水泥制造業、平板玻璃制造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下降10.7%、16.7%,投資欲望繼續減弱。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尤其是傳統產業投資的下降,導致產業轉型動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傳統產業的發展速度和建材工業的轉型升級。
B 問 題
市場需求走弱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
在目前產業結構下,建材市場,尤其是水泥市場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影響依然很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是2001年以來同期最低增長速度。對比投資增速,建筑安裝工程量滑落速度更快。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建筑安裝工程量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滑,壓縮了水泥等主要建材產品的市場需求,直接導致了水泥產量的下降、價格的下跌和效益的回落。此外,今年以來建材主要消費地區大雨頻發,建材市場需求受降雨等天氣因素影響被進一步壓縮。
企業兩級分化明顯加大
受市場供需失衡加劇影響,今年1~5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虧損面16.5%,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水泥企業虧損面39.7%,同比增加10.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金額104億元,同比增長72.7%;規模以上平板玻璃企業虧損面為34.5%,虧損企業虧損額17.8億元,同比增加31.6%。在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水泥、平板玻璃企業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2014年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有3500多家,到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水泥企業下降到3300多家,有近170家規上企業或跌入規模以下或直接關停;在3300余家規模以上水泥企業中,扣除虧損企業,有2000余家水泥企業盈利197.3億元,其中少數大企業集團占據了利潤的很大部分,大部分企業在盈虧點附近掙扎,企業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大;平板玻璃企業也是如此。企業兩極分化加劇,一方面表明目前更多的企業面臨著經營壓力,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我國傳統產業企業間在技術和管理上的分化明顯,產業轉型空間依舊很大,產業轉型也仍需時日。
產能過剩問題仍未有效緩解
建材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是建材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經濟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建材工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本已非常嚴重,在今年市場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則更加突出。目前,全國水泥產能已超過34億噸,產能利用率處于低位,部分企業今年以來已停產90天以上,其中數量龐大、能力利用率低下的小水泥粉磨站是產能高企的重要因素。全國水泥粉磨企業近2000家,粉磨企業能力14.5億噸,其中年生產能力60萬噸以下小型粉磨企業約1000家,能力3億噸,這些小粉磨站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開工率不足,給水泥市場供給端調節帶來很大的壓力。
產業結構調整仍需加快
今年以來,建材傳統產業面臨著新世紀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逐漸下降,前5個月僅增長0.05%,增長基本停滯;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第一大行業,成為建材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近幾年建材工業之所以能夠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低能耗及加工制品業的支撐作用功不可沒,今年前兩月,規模以上低能耗及加工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建材工業主營業務總收入比重50.4%,首次超過傳統產業,同比增速12.8%,但隨著建材工業發展環境的不斷收緊,其增長速度也大幅放緩,前5個月增速為6.7%,在建材工業比重也降至49.4%,雖然低能耗和加工制品業仍然是推動建材工業保持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其發展仍受傳統產業影響,跟傳統工業相比其發展根基仍顯不足。此外,受技術儲備不足和市場需求較弱影響,建材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目前在建材工業比重只有10%左右,還沒能形成新的增長點,也遠未發揮其對建材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建材工業實質性轉型仍需加快。
企業應收賬款高居不下
今年5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凈額5088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水泥制造業應收賬款凈額817億元,同比增加9.9%,應收賬款凈額與同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四分之一,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制造業應收賬款凈額2380億元,同比增長16.4%,與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60%。企業現金回籠的減少,增加了企業呆壞賬風險,減少了企業資金周轉率,1~5月建材企業流動資金周轉率同比減少1.2次。
C 預 測
三季度見底 全年建材工業實際增速5%左右
中國建材聯合會預測,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將在三季度見底,全年預計建材工業實際增速將在5%左右。
拉動建材工業增長有三大需求:自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后,”十二五“中后期我國建材及非金屬礦出口占行業銷售額比重持續徘徊在4.6%;”十二五“時期建材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裝飾裝修市場消費和下游產業需求拉動作用逐步增強,但目前消費和下游產業需求拉動作用仍然十分弱小;目前85%左右的建材產品增長仍然依賴投資驅動。
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持續放緩,投資增量同比減少,直接導致建材市場需求持續走弱,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止跌趨穩,對建材工業是一個利好消息,預示建材工業外部環境變化有所緩和。根據建材工業歷年產業規律,9、10兩月是建材工業旺季,如果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8月份企穩回升,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將在三季度見底,全年預計建材工業實際增速將在5%左右。
D 相關報道
出廠價逼近成本線 水泥價格或將探底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107714萬噸,同比負增長5.3%。其中,6月份水泥產量21776萬噸,同比下降5.8%。單月水泥產量和累計水泥產量同比下滑幅度繼續擴大。
6月為傳統旺季,但市場需求依舊低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價格(P·O42.5)為272元/噸,增速同比下降18.30%。價格下調的幅度大于產量下調的幅度。水泥行業多位專家表示,水泥價格的底部將在下半年探明。
跌幅之大始料不及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量價齊跌,各項指標下降與負增長的幅度之大,令業內人士始料不及。
年初由于水泥企業對今年市場判斷過于樂觀,導致今年年初(前2個月)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1.2%,但市場需求并沒有熱烈響應,水泥價格隨即明顯下滑,2月份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跌破290元/噸,比2014年底下降2.2%。受此影響,3月份全國水泥產量急速剎車,當月產量僅1.6億噸,同比大幅下降20.5%,前3個月累計產量同比下降3.4%。
由此,全國水泥生產進入下行通道,4、5月份產量有所恢復,環比分別增長29.3%和5.6%,但累計產量同比仍然下降。今年1~5月全國水泥產量為8.6億噸,同比下降5.1%,降幅比3、4月份進一步擴大。今年6月份受南方降雨等因素影響,水泥市場并未如預期有所好轉。
今年水泥產量的下降是1990年以后25年來的首次,且波及范圍較大。今年1~5月,我國東、中、西部水泥產量均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7.4%、4.5%、2.9%。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5個地區5月份當月產量下降,有23個地區前5個月累計產量下降。
水泥出廠價格持續下降,至今尚未見底。在市場供需失衡明顯加劇的情況下,價格下降是市場的必然反應。今年以來水泥價格持續下滑,且降幅較大,跟去年末相比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累計下跌20元/噸,1~5月平均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8元,下降幅度達9%。
規模企業負債率升至62.6%
水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下滑,利潤總額大幅下降。今年以來水泥產品的量價齊跌導致整個行業進入2012年以后的新一輪下降——但兩次下降原因大不相同,2012年水泥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2011年為近年來水泥產業發展的極值點,產業基數過高所致,而今年出現的下降是由于宏觀需求下降和產業結構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新世紀以來水泥產業面臨的最嚴峻的形勢。
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24億元,同比下降9.5%,降幅從3月份開始持續擴大;實現利潤總額93億元,同比下降64.3%,降幅有所收窄。受價格持續下滑影響,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水泥企業銷售利潤率僅2.8%,比上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雖然比上月有所增加,但已處于近年來最低水平。
今年水泥企業利潤的減少,使1~5月水泥企業凈資產僅增長4%,而負債總額增加11%,5月末規模以上水泥企業資產負債率62.6%,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前5個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總資產報酬率3.4%,比上年同期下降3.4個百分點。
宏觀市場走弱導致增長乏力
臺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現在的形勢迫使大型水泥公司的管理者開始更加理性地思考,市場真正的需求有多少?供應有多少?我們都想把水泥賣出去,但需求存在嗎?如果需求不存在,過剩產能該如何處置?“
隨著今年水泥產業進入下行區間,宏觀環境對水泥產業的影響作用越發突出,水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遺留的結構性問題也逐漸暴露。
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部副主任周鴻錦表示,宏觀市場需求走弱直接導致水泥產業增長困難。目前,水泥市場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依然很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滑,壓縮了水泥產品的市場需求,直接導致了水泥產量的下降、價格的下跌和效益的回落。
水泥及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產業鏈的銷售額占建材工業全行業銷售額的40%以上,利潤總額在正常年度占45%以上,但今年水泥產業鏈利潤總額大幅下滑,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3.2%,占建材工業總利潤的比重下降到29%,這也是今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供需失衡是下滑根本原因
企業開工率不足、庫存上升,水泥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水泥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是建材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經濟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水泥產能過剩問題本已非常嚴重,在今年市場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則更加突出。目前,全國水泥產能已超過34億噸,截止到5月份全國水泥產能利用率不足65%,部分企業今年以來已停產90天以上,其中數量龐大、產能利用率低下的小水泥粉磨站是產能高企的重要因素。在3100多家水泥企業中,水泥粉磨企業近2000家,其中年生產能力60萬噸以下小型粉磨企業約1000家,能力3億噸。這些小粉磨站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開工率不足,給水泥市場供給端調節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水泥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仍有新增生產線投產,涉及新增熟料能力800多萬噸、水泥能力650多萬噸,進一步激化了供需矛盾。
何時探底取決兩大因素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的”小陽春“爽約,水泥產業上半年未見筑底態勢。今年下半年水泥價格何時能夠探底,行業運行能否趨穩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宏觀市場能否企穩,二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和自律程度如何。
周鴻錦分析,若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量能與去年持平,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應為13.6%,下半年平均增速應保持在14.5%以上,若建筑安裝工程投資額與上年持平的話,下半年增幅應為16.4%。目前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開始顯效,宏觀市場活力有所加強,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應有所好轉。雖然投資增量能達到去年水平希望渺茫,但如果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能在8月份企穩回升,水泥工業經濟運行態勢將在三季度見底,全年產量或有小幅增長,但全年銷售收入將難以增長。
周鴻錦表示,水泥企業之間的競合將成為行業能否企穩的關鍵。今年的水泥價格下降開始是因為企業對年初市場誤判導致產業開年下行的恐慌性心理的應激性反映。同時,優勢企業借勢發力,利用成本優勢加劇區域市場競爭,相對劣勢企業為保市場和現金流被動應戰,致使價格下滑不止。
水泥行業資深專家劉作毅則表示,面對需求下滑,以往的限產保價模式愈發困難,產能過剩僅用”限“形勢嚴峻 平穩運行成建材行業首要任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去“產能才能真正改善市場供需關系。去產能在今年市場上已有表現,即使在旺季,價格走低已逼得一些企業被迫停產。
劉作毅預測,目前寄希望的就是基建項目在4季度大放光彩,但基建投資很難完全抵消房地產投資帶來的影響。從全年來看,下半年水泥用量肯定大于上半年,但產能過剩已是全年定局,即使在旺季也是過剩的,這在上半年的市場表現已得到驗證,今年下半年的旺季不能寄太大奢望。限產如何限、限多少,是否可持續,都在考驗著產業的市場應對能力。而下半年價格能否觸底反彈,既需要外部環境,又需要產業內有可操作的市場應對措施。
據中國建材聯合會預測,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將在三季度見底,全年預計建材工業實際增速將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