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風生水起高歌猛進,到6月下旬的斷崖式下跌,再到7月以來的振蕩加劇行情,A股今年戲劇性的轉變讓眾多投資者越來越摸不著頭緒。當前行情下A股投資的關鍵詞究竟是什么?機構普遍認為,A股市場下一階段的結構性行情逐步開始醞釀,將越來越注重行業挖掘和個股精選。
在此背景下,本期專題將為投資者深度解析近期明顯呈現回暖趨勢以及出現重大催化劑的行業。其中,萬億專項建設債券登場、“一帶一路”主題再起航,水泥鋼鐵行業的相關公司無疑將分享基礎建設的巨大蛋糕。
基本面:萬億專項建設債券登場
從今年初至今,發改委已批復基礎設施項目達41個,涉及投資近7000億元。在各種項目中,基礎設施投資在上半年增長了19.1%,高于各類整體投資增速7.7個百分點。
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各種穩增長措施不斷為經濟增長引擎添加“燃料”,而近期最熱門的“燃料”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專項金融債券。近日消息稱,為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發改委擬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向郵政儲蓄銀行定向發行長期專項債券,建立專項基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
此次債券發行投資領域包括五大類和22個領域。其中,五大類包括:易地扶貧搬遷等三農建設;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西部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建設工程;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轉型升級項目。
按照過往的投資金額估計,專項建設債券的金額將達到萬億元的級別,甚至將超過這一數字。據中金公司8月6日發布的報告,第一批債券發行規模3000億元,考慮到杠桿,預計能帶來3000億到9000億元的投資,相當于2015年GDP的0.4%到1.3%。中金預計,與2009年相比,政府或將更加強調新項目的投資效率,而且目前原材料價格處于低位,也有助于提升本輪投資的回報。
催化劑:“一帶一路”主題再起航
近期,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利好政策頻出。8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進展積極,進度與效果均“超乎預期”。
另外有消息稱,進入下半年,山西、四川、廣西、陜西、寧夏等地開始提速對接“一帶一路”,行動計劃投資指南等密集發布。與此同時,地方版“一帶一路”項目儲備庫也在加速籌建。業內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已行至訂單驅動階段,在向實際操作層面加速推進,預計下半年相關基建項目將密集開啟。
據民生證券測算,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一般為2至4年,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億至4000億元左右;而海外項目(合計524億美元,每年約170億美元)基建投資中,假設1/3工程由國內企業承接,那么2015年由“一帶一路”拉動的投資規模或在4000億元左右。
從行業屬性上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為欠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城鎮化程度較低,基建需求最為明顯,因此基建行業的相關公司無疑將分享“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蛋糕。
機構論市:具備相對投資機會
從近日機構研報來看,在下半年穩增長加碼的背景下,機構對于水泥鋼鐵行業的關注度明顯升溫。
廣發證券表示,經過七個季度的單邊下跌,水泥需求和價格(盈利)已處于歷史底部;受中長期預期行業見頂和短期需求持續惡化的雙重影響,資本市場對水泥行業的預期和關注度已到低谷,水泥行業相對估值也處于歷史底部。但從6月份數據來看,需求已現企穩跡象,7月份局部區域水泥價格和鋼價有上漲,在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穩增長有望持續升溫,基建項目的批復速度在加快,中央通過PPP項目(政府主導工程吸收民間投資項目)積極推動地方交通、市政、醫療、環保等多領域投資,同時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能力得以一定程度恢復,下半年水泥需求存在回升可能,具備相對的投資收益機會。
海通證券也表示,繼續基于“水泥價格觸底+機構持倉水平觸底+板塊補漲需求”的博弈邏輯看好短期水泥股反彈。
個股掘金:看好盈利明確細分龍頭
華新水泥 海外布局的先行者,“一帶一路”的領頭羊。目前公司在海外共有4條產線,其中2條已經投產,合計產能約250萬噸,期待新線投產繼續釋放高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