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當前住房不平等的問題,一名來自臺灣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學生在其論文中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在他的構思里,這種新式建筑每層均為不規則設計,形如過山車軌道、每個單元可實現移動,讓你360度全方位觀賞城市風景。
該建筑的概念圖
據報道,這位郭姓(Shin Kuo)設計師在其發表的一篇名為” Turn to the Future(轉向未來)”的論文中,給人們呈現了這樣一種建筑概念:每戶建筑可以通過建筑結構旋轉,使每個人可以享受到一樣的風景,一樣的視野。
在很多城市中,往往是富人住在頂樓,而窮人或租戶通常居住在中間樓層,建筑的價格也常取決于視野的質量。但這位郭姓設計師認為每個人都有獲得高質量風景和視野的機會,于是他提出一個“平衡隔離”的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建筑概念,他設計了一個新系統:公寓樓中的每一戶都是獨立并可以整體移動的單元,按照預定的時間設置逐漸旋轉下移,當到達底部時則再通過內部起重機升到頂部,循環往復地螺旋式旋轉,實現風景共享。
該建筑內部構造
為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和可移動性,該建筑的移動只能通過紅外傳感器和多個制動系統實現。目前,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建造這些建筑單元、以及如何讓這些建筑單元通過預定軌跡移動。
設計師相信,3D打印技術是建設這些建筑單元最好的選擇。他設想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鋼鐵、鋁、碳纖維和混凝土等等。同時,該建筑還要通過安裝太能能電池板來供電。
該設計師說:“我是根據大家的欲望和需求來設計這一建筑的。這個項目不是由技術推動的,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