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月的結束,一季度經濟數據將陸續發布,據機構預測,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PMI預期從2月份的49.9下滑至49.7。PMI這先行指標繼續下滑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增大,將加大中國政府進一步出臺寬松政策以支撐經濟增長的預期。
此前公布的1月官方制造業PMI近兩年半以來首次出現收縮,若按照預測,3月份的數據為49.7,則將創下自2012年8月份以來的新低。
“當前經濟仍在‘釜底’,春節偏晚令需求啟動較慢,自下而上傳導也仍需時日,亟待政策刺激加以“添薪”。前兩月財政支出增速大增,而上周住建部也表態將加碼穩樓市,預計后續仍將會有寬松政策陸續出臺,助力經濟企穩。“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指出。
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經濟繼續放緩達共識,且跌破“7”的可能性非常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2%,25個月以來首次轉負。此外,高頻數據顯示,3月份6大發電集團耗煤量4周平均同比繼續大幅下跌22.2%,且仍未有回升跡象。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陳雨露表示,價格和先行指標均表明中國經濟一季度跌破7%的可能性很大,要高度關注通縮。同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面臨較大壓力,真正的穩健很難守住。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季度GDP有“破7”風險,同時通脹保持低水平,需要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也需要貨幣政策相應提高靈活性和針對性,為穩增長創造適宜的貨幣環境。就此而論,政策進一步適度寬松是可預期的。
周景彤建議,繼續堅持區間調控,不搞大規模刺激,尤其是在“前期政策消化期”、全社會杠桿率較高、產能過剩依然突出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在穩增長和“去杠桿”之間拿捏好平衡。產業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引領下,促進“中國制造”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