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水泥行業巨頭-海螺水泥領軍人物郭文叁董事長應邀出席中國水泥協會在杭州召開的“2015年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他盛贊中國水泥協會搭建了這樣一個大企業間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他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步入了新常態,水泥行業的發展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今后十年,水泥需求進入一個平臺期是大勢所趨,大家共同分析探討行業發展新趨勢、新舉措,有助于全面正確認識行業現狀,堅定下一階段的發展信心,推動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結合水泥行業和海螺水泥的發展,郭文叁董事長在會議的發言中就落后水泥產能定性、提升水泥標準、水泥“走出去”和行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一、我國水泥行業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泥工業已經由小變大、由大變強、靠新出強,基本上滿足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水泥行業經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除了個別邊遠地區外,立窯、濕法窯、立波爾窯和華新窯等落后產能已經基本淘汰完畢,整個行業已經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在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講我國水泥行業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水泥已經由落后的生產線轉變為以自動化、集約化、裝備大型化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為主,我國水泥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經領先于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已經由一個水泥弱國變為水泥大國和強國,出口的水泥技術裝備已經遍及全世界,我國水泥行業將步入一個長期的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的發展平臺期。
二、要主動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提升水泥標準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水泥產能總量的過剩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其中包含了低于國際標準的低端產品,優質水泥并不過剩。去年我國水泥總產量是24.76億噸,熟料總產量為14.17億噸,去除4-5%的緩凝物料添加量,礦渣、火山灰等混合材添加量達到9.5億噸,混合材綜合添加率為38.4%,生產了大量低于國際標準的水泥產品。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價格越來越低,從根本上講,是水泥的標準出了問題。我國已經是水泥生產大國,但水泥標準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為緩解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水泥行業要進一步統一認識,主動與歐美等國際水泥先進標準接軌,提高水泥產品標準,改進混凝土質量。
目前,水泥產品中的礦渣、火山灰等混合材的流向為先從原料地運輸進入水泥生產工廠,生產摻入,再隨著水泥產品運輸進入商品混凝土加工或施工現場。如果提高水泥產品標準,降低礦渣、火山灰等混合材在水泥產品中的摻入比例,將大幅度減少水泥總產量,大量混合材可以直接進入水泥產品使用終端,將有效減少物流運輸量,進一步緩解公路運輸壓力,減少燃油使用造成的污染排放,有利于改善環保。以去年水泥產量24.67億噸測算,如果把水泥產品中混合材摻入比下降到5%,將減少混合材添加量8億噸以上,以平均每噸節省運距50公里計算,可節省物流運輸量400億噸?公里;以載重30噸柴油卡車百公里油耗35升計算,可減少柴油消耗37.3萬噸。
另一方面,取消低等級水泥將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標準和質量,保障建筑物、構筑物等工程質量,減少重復建設。
建議:保留GB175水泥標準中不摻或摻不超過5%混合材的硅酸鹽I型和II型水泥品種。(含62.5(R)、52.5(R)、42.5(R)三個等級);取消GB175水泥標準中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等品種(含42.5(R)、32.5(R)兩個等級)。
如果取消摻入混合材較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等低端產品,落后產能將無法生產高等級水泥,全國水泥產量將大幅壓縮,將有效緩解水泥產能過剩。據統計,截止到去年底,全國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線共有1560條,設計熟料產能18.3億噸(按設計臺時產能、年運轉320天),按緩凝物料和混合材綜合添加比8%、熟料產能發揮率90%計算,如果全部生產硅酸鹽I型和II型水泥,去年全國水泥產量僅為17.9億噸。
下一步,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強,如果進一步淘汰掉沒有礦山資源、工藝不完整、布局不合理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全國只剩下大約1200多條新型干法生產線,熟料總產能約12-13億噸,可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質高標號水泥約15-16億噸,且受水泥運輸半徑的影響,水泥生產線分布在全國各地,平攤到14億的龐大人口上,雖然局部地區過剩,但整體過剩并不嚴重。
作為建筑基礎材料,水泥的地位無法代替。現在,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剛剛接近尾聲,還沒有完成;農民出行難、住房差的情況還比較嚴重,農村危房改造才剛剛開始,城鄉一體化建設任務繁重,農村市場潛力很大。我認為,建材行業的目標是,讓大家都能住上安全、潔凈、環保的房屋,能夠讓7億農民都能走上水泥路,這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也孕育著長期穩定的水泥市場需求。
三、水泥企業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加快海外發展,輸出先進技術、先進裝備和優質產品,實現從水泥大國向水泥強國的轉變。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在國際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對水泥行業下一步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